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李元忠,赵郡柏人人也。初,无忠以母老多患,乃专心医药,研习,遂善于方技。性仁恕,见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救疗。家素富

题目详情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李元忠,赵郡柏人人也。初,无忠以母老多患,乃专心医药,研习,遂善于方技。性仁恕,见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救疗。家素富实,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元忠每焚契免责。乡人甚敬重之。魏孝明时,盗贼蜂起,清河有五百人西戍,还经南赵郡,以路梗共投元忠。奉绢千匹,元忠唯受一匹,杀五羊以食之,遣奴为导,曰:“若逢贼,但道李元忠遣送。”奴如其言,贼皆舍避。
    永安初,就拜南赵郡太守。值洛阳倾覆,庄帝幽崩,元忠弃官还家,潜图义举。会高祖率众东出,便自往奉迎。乘露车,载素筝浊酒以见高祖,因进从横之策,备陈诚款,深见嘉纳。时刺史尔朱羽生阻兵据州,元忠先聚众于西山,仍与大军相合,擒斩羽生。即令行殷州事。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寻兼中书令。
    天平四年,除使持节、光州刺史。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征收。被报,听用万石。元忠以为万石给人,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万石以赈之。事讫表陈,朝廷嘉而不责。兴和末,拜侍中。
    元忠虽居要任,初不以物务干怀,唯以声酒自娱,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不关心。园庭之内,罗种果药,亲朋寻诣,必留连宴赏。每挟弹携壶,敖游里闬,遇会饮酌,萧然自得。武定元年,除东徐州刺史,固辞不拜。孙腾、司马子如尝共诣元忠,见其坐树下,拥被对壶,庭室芜旷。谓二公曰:“不意今日披藜藿也。”因呼妻出,衣不曳地。二公相顾叹息而去,大饷米绢衣服,无忠受而散之。三年,复以本官领卫尉卿。其年卒于位,年六十,谥日敬惠。
(选自《北齐书•李元忠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B.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C.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D.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方技又叫“方伎”,指医卜星相各种技术;文中的意思指医药及养生之类的技术。
B.“车”指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露车”指没有车盖、车帷的比较简陋的车。
C.古代使臣奉命出行要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使持节,一种官职。
D.藜藿是两种野菜的名称,古人一般把自家比较好的饭菜说成藜藿,是自谦的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李元忠仁爱宽厚,治疗有病乡亲。李元忠因母亲年老多病,就专心学习医药方面的知识,后来只要看到有病的人,不论这个人高低贵贱,他都为他们治疗。
B.李元忠赤胆忠心,深受高祖信任。在高祖率众自东出兵,李元忠拜见高祖,向高祖陈述纵横的策略,体现出他的赤胆忠心,让高祖十分信任他的为人。
C.李元忠不慕虚荣,做事实事求是。光州遭灾,担任刺史上书请求赈灾,朝廷准许发放一万石粮食,李元忠不图虚名,最终发放十五万石,后受到朝廷的嘉奖。
D.李元忠不事家产,爱好饮酒作乐。李元忠虽身处要职,但不把物质利益放在心上,以音乐、饮酒自娱,致使庭院荒芜、室内空旷,妻子也穿着不曳地的短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素富实,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无忠每焚契免责。
②二公相顾叹息而去,大饷米绢衣服,无忠受而散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从动词“论述”分析,其宾语是“旧事”;从动词“抚掌”分析“笑“也是“高祖”的谓语,由此判定“笑”后停顿.再如“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从主语“斛斯椿等”分析,其动词谓语是“以”分析,“于荣利”是“淡”的倒置状语,由此判定“荣利”后要停顿;从“以”分析“经怀”后要停顿等.最后通过排除法得到答案.句子翻译为:每当高祖在宴席上谈论旧事,就拉着元忠的手笑.后由于隐晦地批评朝廷,李元忠丢掉了官职.这一时期,朝廷离心,起义的人多遭猜忌.斛斯椿等认为李元忠淡于名利,又不以进事放在心上,故不属嫌嫉之利列.
(2)D    古人一般把自家比较好的饭菜说成藜藿,是自谦的说法”错误,“藜藿”指粗劣的饭菜.
(3)C     “不慕虚荣”错误,原文有“徒有虚名,不救其弊”,意思是每家发放升斗粮食不能赈灾,只是徒有虚名,不是说李元忠“不慕虚荣”.
(4)①素:平素;求:谋求;每:常常.句子翻译为:李元忠的家境平素就十分富厚殷实,他家里的人多是靠借贷给别人获利,而李元忠会常常烧掉借约,免掉他人的债务.
②去:离开;散:散发.句子翻译为:二人相顾、叹息而去,随后给李元忠送来了许多的粮食、丝绢衣服,他接受后很快分发给了周围的人.

答案:
(1)B
(2)D
(3)C
(4)①李元忠的家境平素就十分富厚殷实,他家里的人多是靠借贷给别人获利,而李元忠会常常烧掉借约,免掉他人的债务.
②二人相顾、叹息而去,随后给李元忠送来了许多的粮食、丝绢衣服,他接受后很快分发给了周围的人.

参考译文:
李元忠,赵郡柏人人.当初,李元忠因为母亲年老多病,就专心医药,研习数年,于是精通医术.李元忠仁慈忠恕,看到有病的人,不问贵贱,都帮忙治疗.李元忠的家境平素富厚殷实,家里的人在乡里多靠借贷给别人获利,李元忠会常常烧掉契约,免掉他人的债务.因此,极受乡人敬重.魏孝明帝时,贼寇蜂起,清河有五百人戍守西方边境,回家时经过南赵郡,由于道路被阻,一同投奔了李元忠.他们奉送的千匹绢帛,李元忠只收下一匹,宰杀五头羊招待他们,最后派奴仆做向导,李元忠说:“如果遇上寇贼,就说是李元忠派来护送的.”奴仆按照他的话去做,寇贼们都回避而放过他们.
永安(北魏李庄帝年号)初年,拜南赵郡太守.适值洛阳陷落,北魏孝庄帝在被囚禁中驾崩,李元忠便弃官回到了故乡,暗中图谋起义.会高祖率众自东出兵,李元忠便前往逢迎.李元忠乘坐着没有帷盖的车,车上放着素筝浊酒,见到了高祖,并向高祖表述很多方法、谋略,话语中显露了赤诚忠心,赢得高祖的信任.此时刺史尔朱羽生据州府阻挡来兵,李元忠先在西山聚集兵众,然后与大军会合,一下子捉住了羽生,并杀了他.高祖就命令他主持殷州政事.每当高祖在宴席上谈论旧事,就拉着元忠的手笑.后由于隐晦地批评朝廷,李元忠丢掉了官职.这一时期,朝廷离心,起义的人多遭猜忌.斛斯椿等认为李元忠淡于名利,又不以进事放在心上,故不属嫌嫉之利列,不久.兼中书令.
天平四年,授使持节,光州刺史.当时州内灾荒,人多菜色,元忠上表请求赈贷.待秋收后归还.朝廷同意,准许使用万石.元忠认为万石赈民,平均算来,一家只有升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敝,于是拿出十五万石进行赈济.事情完结后上报朝廷,皇上嘉奖了他.兴和未年,拜待中.
李元忠,虽然提任要职,最初对日常杂事从不插手,而只以声酒自娱,且常常喝醉.大小家事,也是一点都不关心.园庭之中,种满了果树药材,亲戚朋友来访,一定留下渴酒,经常挟弹携壶,遨游里闾,饮酒作乐,怡然自得.武定元年,授东徐州刺史,坚决推辞而没有接受.孙腾、司马子如曾一同拜访过李元忠,见他坐在庭院中的树底下,披着被端着酒壶,周围再无长物.李元忠对二位说:“没有想到今天只有粗糙的饭食.”边说边呼妻出来,其妻衣不曳地.两人相看,叹息而去,随后给李元忠送来了许多粮食、丝绢衣服,他接受后很快分发给了周围的人.三年,复以本官领卫尉卿.这一年死.年六十,谥号敬忠.
看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2014年1月2日,国务院就《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从最低  2020-05-17 …

交强险垫付时,受害人必须抢救,且抢救费用已经发生,抢救医院提供了抢救费用单据和明细项目。( )  2020-05-22 …

经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后,仍需救助的方可实行民政救助。  2020-05-31 …

请以“营养”位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有内涵、议论文、从鲁迅弃医从文救国救民的方面考虑高手进、速度  2020-06-0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医护人员不是医患冲突的制造者而是受害者——访北京大学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  2020-07-08 …

《广州日报》报道,广州打算修改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有一条提到: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医疗机  2020-11-04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务实之举新医改方案出台后的第二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  2020-11-05 …

一则牵挂人心的新闻大洋网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小悦悦,经医院抢救无效,于今天(10月21日)零时三十二  2020-12-05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优秀的部分,它不仅是中医人的,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甚  2020-12-14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务实之举新医改方案出台后的第二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