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南宋]李焘
题目详情
(1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材料三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司马光的观点。(4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1分)苏轼:主张考诗赋;(1分) 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1分)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1分) (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2分) 禁锢了思想自由;(1分)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分) (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4分) (4)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在文学上成就很高,但在变法过程中不采纳忠言,重用小人,有一定的道理。 但司马光作为变法的反对派,他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 |
|
看了 (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加标点。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 2020-05-16 …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13题。孟子谓万幸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 2020-06-15 …
英语翻译司马光:“孔子之言仁也重矣,自子路、冉求、公西赤门人之高第,令尹子文、陈文子诸侯之贤大夫, 2020-06-16 …
《论语》中对管仲的评价存在矛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 2020-06-20 …
关于管夷吾举于士说一下管夷吾(管仲)举于士这件事具体的经过,评价一下这件事和管仲这个人 2020-07-02 …
东汉政论家仲长统在《昌言》中指出:汉之初兴,分王子弟,委之以士民之命,假之以杀生之权.这一记载可说 2020-07-28 …
辛巳二月,余将登黄山,憩余抡仲之桃源庵。日将夕矣,微雨霡霂1,四山无人,白龙潭水撞耳如悬霤2,顾而 2020-08-03 …
下列各项中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将:扶持)(《管仲列传》)B.臣之 2020-12-07 …
东汉政论家仲长统在《昌言》中指出:“汉之初兴,分王子弟,委之以士民之命,假之以杀生之权。”这一记载可 2020-12-17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