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2005•杨浦区一模)如图是初次免疫反应与二次免疫反应的曲线,请据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首次感染与二次感染的潜伏期的区别是.(2)首次感染与二次感染的免疫反应的不同

题目详情
(2005•杨浦区一模)如图是初次免疫反应与二次免疫反应的曲线,请据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首次感染与二次感染的潜伏期的区别是______.
(2)首次感染与二次感染的免疫反应的不同点是______.
(3)产生上述免疫反应曲线的细胞一般是______细胞,抗体由______细胞制造.
(4)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5)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技术,是一个无限增殖的细胞(骨髓瘤细胞)与一个______的融合.
(6)杀灭入侵的病毒,一般由______细胞完成,是通过______来杀灭病毒的.
(7)离体B淋巴细胞在模拟正常人体环境条件下,其对首次入侵机体的抗原产生抗体的曲线,可能的是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据图分析,首次感染潜伏期较长,再度感染的潜伏期短.
(2)首次感染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则二次感染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使得二次免疫反应快,且反应强.
(3)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起主要作用的是B淋巴细胞,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分泌.
(4)注射抗原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中体液免疫,注入的灭毒的蛇毒是作为抗原,故选A.
(5)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来源: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6)杀灭入侵的病毒,一般由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细胞完成,是通过释放细胞毒素来杀灭病毒的.
(7)由题意可知,体外模拟人体正常环境.由曲线图可知,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抗体浓度.由此可分析出,本题考点是--温度对人体酶的活性的影响.人体体温正常为37摄氏度左右,所以人体酶的活性的最适温度为37摄氏度.温度过高会杀死酶,使之失活;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所以,37摄氏度抗体浓度最高;15摄氏度酶活性降低,抗体浓度较低;42摄氏度下,酶失活,无抗体产生;故选D.
故答案为:
(1)再度感染的潜伏期短  
(2)二次免疫反应快,且反应强  
(3)B淋巴    浆细胞和记忆B淋巴   
(4)A    
(5)B淋巴细胞    
(6)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     释放细胞毒素    
(7)D
看了 (2005•杨浦区一模)如图...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关于物理选修3-1中第一章第一节的问题1.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我想问  2020-03-30 …

一个水平放置的铁环,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场不断增强,判断:1.感应电流方向2.感应电动势方向  2020-03-30 …

自感电流与原电流大小关系1.通电时螺线管中产生的自感电流的大小和原电流以及原电流的变化率的关系是什么  2020-03-30 …

楞次定律怎么感应电流的磁场怎么阻碍原磁场变化?例如:1个电感通上电压,首先线圈先有磁通,产生感应电  2020-05-15 …

关于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及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洛伦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B.楞次提出了电磁感  2020-06-24 …

首先作为你的朋友对于你的遭遇我感到十分的同情其次我觉得我更应首先作为你的朋友对于你的遭遇我感到十分的  2020-11-06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  2020-11-11 …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英国科学家法拉  2020-11-11 …

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想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经过讨论,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1.感应电  2021-01-12 …

如图所示,线圈匝数n=100匝,面积S=50cm2,线圈总电阻r=10Ω,外电路总电阻R=40Ω,沿  2021-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