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中"板桥"的意象是什么

题目详情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中"板桥"的意象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注词释义
  商山:又名楚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
  征铎:车马旅行时用的响铃.
  槲: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枳: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古代道路沿途专供递政府文书的公务人员休息、住宿的地方.
  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作者曾在此寓居.
  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
  古诗今译
  征铎鸣响催促旅人起程,刚上路就伤悲离开故乡.鸡鸣声伴有屋顶的残月,足迹已踏乱桥上的新霜.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枳树的白花只点缀驿墙.回想夜来甜蜜的故乡梦,满眼是凫雁散布在池塘.
  名句赏析——“人迹板桥相.”
  这是一幅早行图.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使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紧接着诗人将镜头转向两种植物,一方面暗示出季节,同时也点明商山的风物特征.面对眼前独特的山景,诗人不禁想起夜里梦到故乡的情景,那儿没有这些绿叶白花的树木,却是野鸭、鸿雁栖满了堤岸曲折的池塘.这段对梦境的回味,不仅贴合商山早行的具体情境,也照应了开头的“客行悲故乡”,将诗人的羁愁旅思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