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老舍先生①汪曾祺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老舍先生①
汪曾祺
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莳弄的。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②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
③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④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⑤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
⑥北京有一座智化寺,寺里的和尚作法事和别的庙里的不一样,演奏音乐。他们演奏的乐调不同凡响,很古。所用乐谱别人不能识,记谱的符号不是工尺,而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笔道。乐器倒也和现在常见的差不多,但主要的乐器却是管。据说这是唐代的“燕乐”。解放后,寺里的和尚多半已经各谋生计了,但还能集拢在一起。老舍先生把他们请来,演奏了一次。音乐界的同志对这堂活着的古乐都很感兴趣。老舍先生为此也感到很兴奋。
⑦《当皮箱》和“燕乐”的下文如何,我就不知道了。
⑧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
一九八四年三月三十日
(材料选自《旧人旧事》,有删改)【注】:①老舍,1966年8月24日,因不堪忍受文革中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汪曾祺,几乎他所有重要作品都发表于1980-1983之间,因为历史、政治、生活和生存。沉寂整整三十年后,才重新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
A.作者用大量笔墨写老舍先生院中的花,一是突出老舍先生小院的宁静、温馨,二是引证老舍先生的文章“俊得花枝助”。
B.作者在文章中提及齐白石老人的逸事,是为了说明老舍先生爱重齐白石老人,强调老舍先生为人细心,尊重、关心他人。
C.因为盲艺人表演的节目很逗,有的还兼带算命,所以老舍先生提议并组织他们演出,其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的生活有出路。
D.作者经历了文革,很清楚“《当皮箱》和‘燕乐’的下文如何”,却说“我就不知道了”淡然中蕴含着愤慨、无奈之情。
E.这篇记人叙事散文从老舍先生的生活中撷取了几个生活片断,乍看平淡无奇,细读后,能体会到老舍先生的情趣及为人。
(2)文章前三段表现了老舍先生怎样的生活情趣?作者写这些的意图是什么?
(3)文章结尾,作者写到“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与《项脊轩志》中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有异曲同工之效,请简要分析。
老舍先生①
汪曾祺
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莳弄的。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②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
③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④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⑤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
⑥北京有一座智化寺,寺里的和尚作法事和别的庙里的不一样,演奏音乐。他们演奏的乐调不同凡响,很古。所用乐谱别人不能识,记谱的符号不是工尺,而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笔道。乐器倒也和现在常见的差不多,但主要的乐器却是管。据说这是唐代的“燕乐”。解放后,寺里的和尚多半已经各谋生计了,但还能集拢在一起。老舍先生把他们请来,演奏了一次。音乐界的同志对这堂活着的古乐都很感兴趣。老舍先生为此也感到很兴奋。
⑦《当皮箱》和“燕乐”的下文如何,我就不知道了。
⑧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
一九八四年三月三十日
(材料选自《旧人旧事》,有删改)【注】:①老舍,1966年8月24日,因不堪忍受文革中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汪曾祺,几乎他所有重要作品都发表于1980-1983之间,因为历史、政治、生活和生存。沉寂整整三十年后,才重新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
A.作者用大量笔墨写老舍先生院中的花,一是突出老舍先生小院的宁静、温馨,二是引证老舍先生的文章“俊得花枝助”。
B.作者在文章中提及齐白石老人的逸事,是为了说明老舍先生爱重齐白石老人,强调老舍先生为人细心,尊重、关心他人。
C.因为盲艺人表演的节目很逗,有的还兼带算命,所以老舍先生提议并组织他们演出,其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的生活有出路。
D.作者经历了文革,很清楚“《当皮箱》和‘燕乐’的下文如何”,却说“我就不知道了”淡然中蕴含着愤慨、无奈之情。
E.这篇记人叙事散文从老舍先生的生活中撷取了几个生活片断,乍看平淡无奇,细读后,能体会到老舍先生的情趣及为人。
(2)文章前三段表现了老舍先生怎样的生活情趣?作者写这些的意图是什么?
(3)文章结尾,作者写到“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与《项脊轩志》中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有异曲同工之效,请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写出老舍先生院中的花,是为了写老舍先生对生活的热爱,为花操劳的情趣,以及恬淡随和的心态;C、因盲艺人生活很苦,表演的节目很特别,老舍先生提议并组织他们演出,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原文表述为“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故选AC.
(2)此题考查学生领会文章结构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铺垫、烘托、对比、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和语言特色(豪放、婉约、明朗、含蓄等).提问方式:文章第几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来写描述对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规范回答:确认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表现手法的作用)十结合句子语境说出好处、效果.通过对生活中琐事的叙述,表明作者岁生活的热爱,对老舍先生的礼赞,同时表现了老舍先生知识分子形象的特点.
(3)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要求是曾几次将自己辛勤创作的作品付之一炬,对他这种做法,你是赞同还是反对,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果戈理”的经历,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结合文章作深入的探究,即向内挖掘,这种方式一般不扩展,指结合文章例句事例即可;另一种方式适当结合现实探究,即向外拓展,即适用于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本题主要要结合《项脊轩志》和《老舍先生》运用的不同表现手法以及不同的情感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
(1)AC
(2)爱花成性、热情好客、摆杏闻香、喜好藏画.通过生活中的琐碎趣事,展现了老舍先生传统的知识分子特点:讲究生活(热爱生活)、讲究礼仪、讲究情趣,表达了作者对老舍先生的怀念.
(3)《项脊轩志》运用叙述、描写的方法.在“树”中融入了作者无线的伤感之情,寄托了作者对往事、对亡妻的缅怀和眷恋,睹物思人.而《老舍先生》运用了叙述的方法,在质朴、自然的语言中,既表达了老舍先生的记挂.更包含了作者对老舍先生的怀念.两篇文章虽然写法和表达感情不同,但都达到了“平淡中见真情”的效果.
(2)此题考查学生领会文章结构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铺垫、烘托、对比、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和语言特色(豪放、婉约、明朗、含蓄等).提问方式:文章第几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来写描述对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规范回答:确认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表现手法的作用)十结合句子语境说出好处、效果.通过对生活中琐事的叙述,表明作者岁生活的热爱,对老舍先生的礼赞,同时表现了老舍先生知识分子形象的特点.
(3)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要求是曾几次将自己辛勤创作的作品付之一炬,对他这种做法,你是赞同还是反对,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果戈理”的经历,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结合文章作深入的探究,即向内挖掘,这种方式一般不扩展,指结合文章例句事例即可;另一种方式适当结合现实探究,即向外拓展,即适用于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本题主要要结合《项脊轩志》和《老舍先生》运用的不同表现手法以及不同的情感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
(1)AC
(2)爱花成性、热情好客、摆杏闻香、喜好藏画.通过生活中的琐碎趣事,展现了老舍先生传统的知识分子特点:讲究生活(热爱生活)、讲究礼仪、讲究情趣,表达了作者对老舍先生的怀念.
(3)《项脊轩志》运用叙述、描写的方法.在“树”中融入了作者无线的伤感之情,寄托了作者对往事、对亡妻的缅怀和眷恋,睹物思人.而《老舍先生》运用了叙述的方法,在质朴、自然的语言中,既表达了老舍先生的记挂.更包含了作者对老舍先生的怀念.两篇文章虽然写法和表达感情不同,但都达到了“平淡中见真情”的效果.
看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明朝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为什么还在南京设立六部?和都城北京的中央直 2020-07-28 …
读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兆焦耳/平方米·年)空间分布图,完成9—11题。9.南京、淮安、徐州三 2020-11-11 …
北宋都城东京城内的街巷当中,随处都有商铺邸店和酒楼饭馆之类,繁盛的夜市也早已在开封出现。当时的洛阳、 2020-11-12 …
2014年6月1日,家住北京的贝贝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2015年1月1日, 2020-11-22 …
2016年6月1日,家住北京的贝贝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2017年1月1日全家 2020-11-22 …
继北京市限制汽车执照发放的政策发布后,又有几个城市发布了类似的政策,就连西部城市贵阳也不例外,预计还 2020-12-10 …
北京城由外向里,依次是A.京城、皇城、宫城B.皇城、京城、宫城C.宫城、京城、皇城D.皇城、宫城、京 2020-12-15 …
7世纪初期至10世纪初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A.长安B.平城京C.曲女城D.洛阳 2020-12-15 …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的“汴州”是指()A.北宋都城东京B.南宋的都城临安C.北宋 2021-01-13 …
下列有关北京的各项叙述,正确的是①“凸”字轴线形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②北京旧 2021-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