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唐代军队中有一种用皮革制成的叫做"空胡鹿"的随军枕,让听觉灵敏和睡觉警醒的战士在宿营时使用.为什么士兵在宿营时使用"空胡鹿"时能"凡人马行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耳"呢?

题目详情
唐代军队中有一种用皮革制成的叫做"空胡鹿"的随军枕,让听觉灵敏和睡觉警醒的战士在宿营时使用.为什么士兵在宿营时使用"空胡鹿"时能"凡人马行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耳"呢?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实际上,中国人对于共振的运用,还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
早在战国初期,当时的人就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共鸣器,用来侦探敌情.《墨子·备穴》记载了其中的几种:
在城墙根下每隔一定距离挖一深坑,坑里埋置一只容量有七八十升的陶瓮,瓮口蒙上皮革,这样,实际上就做成了一个共鸣器.让听觉聪敏的人伏在这个共鸣器上听动静,遇有敌人挖地道攻城的响声,不仅可以发觉,而且根据各瓮瓮声的响度差可以识别来敌的方向和远近.另一种方法是:在同一个深坑里埋设两只蒙上皮革的瓮,两瓮分开一定距离,根据这两瓮的响度差来判别敌人所在的方向.
以上几种方法被历代军事家因袭使用.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曾用上面的方法来侦听敌人凿地道的声音.甚至在本世纪的一些现代战争中,不少国家和民族还继续采用这些方法.
我国古时还发明出了另一种更加轻巧、简便、实用的共鸣器.如唐代的军队中就有一种用皮革制成的叫做“空胡鹿”的随军枕,让听觉灵敏和睡觉警醒的战士在宿营时使用,“凡人马行在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闻”.当声音通过地面传播到空穴时,在空穴处产生交混回响,于是就能知道敌人的多寡远近.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用竹筒听地声的方法正是现代医用听诊器的滥觞.
看了 唐代军队中有一种用皮革制成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