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三月晦日送客》的题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兼”字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四句换了一种感情是什么..具体分析

题目详情
《三月晦日送客》的题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兼”字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 三四句换了一种感情 是什么..具体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古人把每月最后一天叫晦日.这一天,人们到野外游玩、宴饮,临水祓除不祥,故写晦日宴游的诗很多.这首诗题为《三月晦日送客》,说明诗的主旨不在宴游,而在送客,是把送别规定在晦日这一特定时间里,所以全诗始终把送别和送春联系起来写.
  首句写野酌的情景.饮宴,有所谓“酒过三巡”的说法.“乱无巡”表明这次饮宴与一般饮宴不同,你一杯,我一杯,主客都很随和,现在已到了酒酣耳热、杯盘狼藉的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二句便点明,是因为“送君兼送春”.知己朋友,相聚多时,一旦别离,自是依依难舍,怎能不频频举杯、殷勤相劝?何况今天恰恰是暮春的最后一天,又是送春的日子呢!只一“兼”字,便把惜别、伤春自然地粘合在一起,从而表现出双重怅惘之情.这里送君是主体,送春是陪衬.但因为是在送春的时候来送君,伤春之意都融合到送别之情里面去了,这就大大加强了送君的离情别绪.古典诗词中也不乏以春末景物来渲染离情的佳篇.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扬子江头扬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等等,至于宋人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就更加缠绵了.崔橹在这里没有具体描写落花、柳絮之类,而是将送别、送春直接联系在一起,看起来很显露,实际上容易引起读者联想、揣摩和玩味,从而把惋惜、怅惘之情表现得浓烈而深挚.
  接下去,作者匠心独运,把依依难舍之情,幻化成美好的希望,希望和春天一同离去的友人,也能和明年的春光一道归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这里没有直接写送别场景,而一幅执手相送、频频叮咛的画面,清晰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其友情之真挚,读者自能领会.再仔细体味,这话中还有话.春天是美好的,朋友们应该欢聚,所以希望友人明年春日再来,但现在不正是春天么?为什么却要别离呢?惋惜中又含有挽留之意,这又为“送君兼送春”作了补笔,增强了感情的浓度,这真是只有高手才能得之,好!就此诗的结构而言,三、四句与一、二句之间的跳跃,由送春想到迎春,由别离想到重聚,亦能切合情景,脉络分明.清人徐增说:“作诗用意用字,须要一时兴会凑泊得好,此作虽浅,然却有致.”(《而庵说唐诗》)说此诗浅露,未必妥当,但指出其“有致”,信是如此.
看了 《三月晦日送客》的题野酌乱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谁知道下面的词是什么意思?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  2020-06-05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中的"君"指的是?(人或者物?)"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020-06-05 …

《三月晦日送客》的题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兼”字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四  2020-06-18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故君者所明①也,非明人者也;君者所养②也,非养人者也;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  2020-06-22 …

文言文好的进故君者所明也,非明人也;君者所养也,非养人者也;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故君明人则又过  2020-06-22 …

钱穆先生的一段话,不知出自哪里,请诸君不吝赐教.大体文明文化,皆指人类群体生活言.文明偏在外,属物  2020-06-28 …

1688年政变后,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表明了[]A.封建势力极其强大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向封建贵族  2020-07-23 …

1688年政变后,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表明了A.封建势力极其强大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向封建贵族妥协  2020-07-23 …

《礼记·礼运》概括文段段意故君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君者所养也.非养人者也.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  2020-07-28 …

.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  2020-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