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观书有感和琴诗这两首诗哲理诗各揭示了什么道理?

题目详情
观书有感和琴诗这两首诗哲理诗各揭示了什么道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观书有感其一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观书有感其二诗借助形象喻理.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琴诗1、体现了事物间的相互关联:只有琴与指相互作用才能产生琴声.2、体现了事物的矛盾:美妙的琴声是从哪里来的?假如说琴弦上固有的,那当琴放在盒子里时为何听不到声音?没有琴便没有琴声,但有了琴声同样听不到琴声(矛盾一)?.假如说琴声是因为灵巧的指头而产生,那又何必还要琴呢?何不就在指头上听?没有灵巧的手指弹奏便没有美妙琴声,有了灵巧手指同样听不到琴声(矛盾二)?3、体现了客观事物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原理:琴是内因,是产生琴声的最基本的客观条件.指头是外因,是促使内因发生变化的客观作用.一张琴如果没有“指头”这个外因的作用,永远也发不出美妙的声音;而再灵巧的指头,如果离开了内因、离开了琴这个客观条件,无论如何也弹不出美妙和琴声.琴上无琴声,指上亦无琴声,事物内因虽然具备了发出美妙琴声的客观条件,也必须在指头的外因作用下才能展示其内在的美妙的特质.
看了 观书有感和琴诗这两首诗哲理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按下面的要求,写出你所知道的诗句:(6分)小题1:读书需要灵感。宋代文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借助  2020-05-14 …

观书有感这首诗写的诗池塘里的水,可是却用了观书有感做题目,正如()能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一样,()能  2020-06-05 …

古诗词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这三首古诗  2020-06-19 …

十万火急!《观书有感》是()代著名理学家()的作品.这首诗以()的手法,借()来譬喻()前两句的意  2020-07-01 …

《阅读与训练》五年级下册第五课的一些问题1.《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是用()来教育儿子的,这首诗告诉  2020-07-13 …

填空.就是要填的《观书有感》这首诗写的是池塘里的水,可是却用了“观书有感做题目,这是因为作者是以水  2020-07-22 …

《观书有感》这首诗中你明白了什么观书有感宋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  2020-07-28 …

《观书有感》家庭作业习题在《观书有感》这首诗中,诗人借半亩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比喻读书体会.前两句,  2020-11-22 …

《观书有感》这是一首哲理诗,用()的形象来比喻()的道理,因此诗句的字面未提及读书,却以“观书有感”  2020-12-18 …

(1)从诗题《观书有感》可以看出,这首诗不是单纯的风景诗,诗人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关于的心得体  2021-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