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杂诗(沈佺期)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①。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②。注①汉家营:借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杂诗(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①。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②。
【注】①汉家营:借汉指唐,这里指唐的兵营。②龙城:匈奴祭天的地方,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这里借指敌方的要塞。
小题1:请赏析“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的妙处。(5 分)
小题2: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1)写法别致,借物抒情,诗人借月亮表达了闺妇和征夫每当月夜,却不能共赏,只能异地相思相忆之苦;(3分)(2)“可怜”既形象地再现了征夫思妇的凄清孤寂的处境,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2分)(只要分析出此联妙处,就酌情给分。另有赏析如:诗人别出心裁,写了思妇在闺,征人在营,同在月华照耀之下,却不能同赏;闺中营中,仰头同望一轮明月,大有今昔不同之慨;过去,月光射入闺房,夫妻团聚,情笃意厚,花好月圆,那团園的明月就成为他们美满生活的象征。而今呢?不论月亮是高悬边关。还是低窥闺户,都失去了昔日的光彩而显得愁容惨淡。在思妇看来,丈夫远征,月色被带到军营里去了。在征夫心里,月亮越是载着昔年夫妻赏月的美好回忆照临上空。越是感到屯戍边域,凄清难熬.两句十字,组成一幅流水对,读来不觉其为对联,而颇有对比效果,以欢会之忆衬托离别之苦,自有感人力量。)
小题2:本诗通过描写闺中怨情(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2分)揭露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1分)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1 分)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表达了反对战争,渴求过和平安宁生活的心愿。(2 分)


小题1:
看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