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途中赵汝鐩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最爱水边数

题目详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途中
赵汝鐩
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
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
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
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
(1)本诗写了哪些“途中”的景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本诗颔联写景极富情趣,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途中”的景致主要在二之八句,景致有:花下引雏的双燕,枝头唤偶的鸣鸠,远处江面的帆影,空山农舍的机杼声,水边柳树,柳树中鸣啭扑跳的黄莺;
(2)在“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中,“教”“唤”是人格化的动作,拟人手法;“雏花下”写的是低处之景,“树梢鸣”是高处之景,是俯仰结合手法;“双燕引雏花下教”看到之景,“树梢鸣”是听到之景,这又是视听结合;还可以分析融情于景的手法;

答案:
(1)途中”所见景致:雨后云开天晴,燕戏花下,鸠鸣树梢,江面帆影隐隐可见,山舍机杼微微可闻,水边柳丛传出几声莺啼(3分).诗人情感:醉心自然,热爱春天.(2分)
(1)①拟人手法,“教”写出了双燕对幼燕练习起飞的引导,“唤”写出了雄鸠寻觅伴侣的心情,极富人情味和生活情趣.②俯仰结合,花丛中雏燕时起时落,这是低处之景;树梢上鸠鸟声声鸣叫,这是高处之景,这样写使画面俯仰生姿.③视听结合,视觉角度描写的是春花下双燕教育儿女,听觉角度描写了树梢上鸠鸟唱着它的爱情之歌,画面极富自然生机.(任答两种即可,手法占1分,分析2分,答“融情于景”亦可给分.)
④本联运用了融情于景、拟人、俯仰结合、视听结合的写法,生动描绘了两幅美丽画面:春花之下,双燕正在教育儿女,一家子其乐融融;树梢之上,雄鸠正在呼唤雌鸠,夫妻俩情意绵绵.画面既富于自然生机,也似染上人间温情,充分体现了自然风物的可爱,寄寓了诗人爱热自然、赞美春天之情.

译文;
雨中奔走,行行复行行,忽然阵风起处,刹时云开天晴.只见双双乳燕花下习飞,斑鸠在树梢上鸣着春情;远眺烟雾江上的点点帆影,又隐约听见山中农舍的织机声声.我最爱水边的这几株柳树,浓翠的长条间,有两三只鸣啭扑跳的黄莺. 

赏析;
今•褚斌杰:“本诗写诗人春日途中所见,从苦雨忽而放晴写起,开始就流露出一种惊喜愉悦之情.下面两联写花下引雏的双燕,写枝头唤偶的鸣鸠,写远处江面的帆影,写空山农舍的机杼声,给人一种上下远近、耳目所及、美不胜收的印象.最后则集中突出一个镜头,用最美的意境结束全诗,赏心悦目,令人难忘.”(《宋诗鉴赏辞典》第1229页) 
今•金性尧:“写旅途感受,最为亲切.一些竹篱茅舍之中常见的事物,仿佛亦洋溢着一种朴质的人情味,缺点是深度不够.”(《宋诗三百首》第352页) 
赵汝鐩是江湖诗人中较有才气的作家.钱钟书先生以为其近体诗“不但传四灵家法,也学杨万里,都很畅快伶俐.”(《宋诗选注》)这首诗抓住雨后初晴这一特定时刻,加以铺写,笔致灵动,用字清新,很能见出作者的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