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辨奸论苏洵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
题目详情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
辨奸论 苏洵 |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 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 ?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 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 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选自《古文观止》) 1.指出文中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鲜 不为大奸慝/鲜:少 B.而济其未 形 之患/形:形成 C.身 履 夷、齐之行/履:踩踏 D.犹将 举 而用之/举:举荐 2.下列句中加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月晕 而 风,础润而雨/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 而 吹衣 B. 其 祸岂可胜言哉/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 意常在沛公也 C. 乃 能见微而知著/武帝嘉其义, 乃 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二公 之 料二子/均 之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对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事之推移理/ 势之相因其/ 疏阔而难知/ 变化而不可测/ 者孰与天地阴阳/ 之事而贤者有/ 不知其故何也? B.人事之推移/ 理势之相因/ 其疏阔而难知/ 变化而不可测者/ 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而贤者有不知/ 其故何也? C.人事之推移理/ 势之相因其疏阔/ 而难知变化/ 而不可测者孰与/ 天地阴阳之事/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 何也? D.人事之推移/ 理势之相因/ 其疏阔而难/ 知变化而不可/ 测者孰与天地/ 阴阳之事而贤者/ 有不知其故/ 何也? 4.本文的中心是“辨奸”,作者认为辨认奸佞之徒的标准是什么? 5.翻译文段中划线句子。 (1)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 (2)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3)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2.B3.B 4.凡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5.(1)是使晋无惠帝 假如晋朝没有晋惠帝,只要有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即使有成百上千的王衍,又怎么能扰乱天下呢? (2)那么他成为天...
看了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人员配备应包括的原理有( )A.民主化原理B.科学性原理C.责权利一致原理D.用人之长原理E.客观性 2020-05-27 …
百合病的病理有"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之说,所谓"一宗",这里是指( )A、主血脉的心脏B、后天之本的 2020-06-07 …
关于信任朋友的哲理句子我想写一章关于朋友的作文,有些哲理的,之中有一段是些信任朋友的段落,请大家帮 2020-06-08 …
《隆中对》中,“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表达了当时刘备什么样的心理?有什么作用? 2020-06-09 …
“(人)不知常(注:‘常’指‘常理’之意),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2020-06-23 …
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有[]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虚心 2020-06-30 …
判断下列语句翻译的正误,正确的用“T”,错误的用“F”。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 2020-11-03 …
老子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此观点蕴含的哲理有A.主要�老子 2020-11-10 …
“从小偷钉,到大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些古语揭示的道理有()①一般违 2020-11-11 …
俗话说:“孤掌难鸣”,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有道理!一天之内! 2020-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