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1这首诗的前两句,用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后两句联想丰富,由“江岭”想到“梅花”作者想表达怎

题目详情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1这首诗的前两句,用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后两句联想丰富,由“江岭”想到“梅花”作者想表达怎样的看法呢?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
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如今到了洛阳,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足以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庚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自己的挚友呢.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庚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怎及得留居北地故乡呢?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