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苏格拉底式的反讽”例子请举例,要求生动
题目详情
“苏格拉底式的反讽”例子
请举例,要求生动
请举例,要求生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辩论
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他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象他的母亲是一个助产婆一样,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够帮助新的生命诞生.
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请看一个他和学生问答的有趣的例子.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他用辩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转化.这一认识论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义.
治国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比方,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处死
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不信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汁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他躺下来,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鸡,还没给钱,请替他偿还.说完,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青年之友
苏格拉底很喜欢和青年人交往,希望青年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之后,不仅自身会幸福,能管好自己的家务,而且还能使别人和城邦幸福.他常根据不同情况,对青年人施以不同的教育.对于遗传条件优越而轻视学习的人,苏格拉底告诉他们,越是禀赋好的人越要受教育.这好比烈性而桀骜不驯的良种马,如果在小时候加以训练,就会成为最有力、最骁勇的千里马;否则,将始终是难以驾驭的驽马.一个人如果受的教育不好,他的意志越坚强,就越容易犯罪.对于那些以财富自夸、认为不需要受教育、财富会成就他们的心愿、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人,苏格拉底就教导他们,只有愚人才会这样想.他指出,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知识,在于对人类做出贡献.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们的尊敬.
据说,柏拉图的堂弟格老孔,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朝思暮想做城邦政府的领袖,非常荣耀而潇洒地面对众多的人进行演讲.按理说,一个青年人有这样的理想,并非坏事.遗憾的是,格老孔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才能都很欠缺.家里人都明白他这是好高骛远,想入非非,真怕他冒冒失失地闯上讲坛,弄得不好被人拖下来,落下笑柄.可是没有一个人能说服他不要这么做.这件事被苏格拉底知道了,鉴于和柏拉图的关系,他决定开导开导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
一天,苏格拉底看见格老孔迎面走来,老远就喊;“喂,格老孔,听说你决心做我们城邦的领袖,这是真的吗?”为了使格老孔乐意听自己的话,苏格拉底故意装出十分热情的样子,选择了格老孔最感兴趣的话题.
“是的.我的确是这样想的,苏格拉底.”格老孔回答.
“那好极了.如果人间真有什么好事的话,这又是一桩好事了.因为,倘若你的目的能够实现,你想有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将能够帮助你的朋友;为你的家庭扬名,为你的祖国增光;你的名声在传遍全城之后,还会传遍整个希腊,甚至在异邦中享有盛名.那时,你无论到那里去,都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果然,格老孔听了这番话,大为高兴,就停下来同苏格拉底交谈.
看到格老孔留下来,苏格拉底接着说:“看来很明显,格老孔,如果你想要受到人们的尊敬,你就必须对城邦有贡献.”
“正象你所说的.”格老孔回答.
于是苏格拉底请格老孔谈谈做贡献的打算.正当格老孔思考的时候,苏格拉底问他是不是首先让城邦富裕起来,实现富裕的途径是让税收增多.格老孔表示同意.苏格拉底又问,税收从何而来?总数多少?不足的补充来源是什么?格老孔回答对这些问题没有考虑过.之后,苏格拉底又问他对治理国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的看法,如削减开支、国防力量、防御战略、粮食供应等.格老孔要么回答没有考虑,要么说不清楚,要么推托这类事没必要亲自照管.
看到格老孔为难的样子,苏格拉底进一步开导他说,“国、家一理.国家人口多,一些问题确实很难说上来,但如果能帮助一家,就可以着手帮助更多的人家,你为什么不从增进你叔父家的福利试一试呢?”
格老孔说:“只要叔父肯听我的劝告,我一定能对他们有所帮助的.”
苏格拉底笑了;“怎么?你连叔父都说服不了,还想希望包括叔父在内的整个雅典人都听你的劝吗?年轻人,要当心,你一心想要出名,可不要弄个适得其反呀!看看现实,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些知识最广博的人.反之,都是些最无知的人.如果你真想在城邦获得盛名并受到人们的赞扬,就应当努力对想要做的事求得最广泛的知识.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胜过别人;当处理事务的时候,你也就会很容易地获得你所期望的目标了.”
高傲的、一心想做领袖的格老孔被说服了.
苏格拉底经典语录
一位医生跑来询问苏格拉底,说他吃任何东西都淡而无味.苏格拉底说:你只需停止饮食就行了.
苏格拉底被处死前,朋友悲伤地说:我亲爱的苏格拉底,我是多么不希望你被如此不公正的处死啊!苏格拉底平静地说:朋友,难道你希望看到我被公正的处死吗?
【以下三则为后人假托苏格拉底之名编造的故事】
最大的麦穗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陆续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你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苏格拉底和他的房子
从前,在希腊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名叫苏格拉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来投奔他,向他学习聪明智慧.他讲了许多开心的事情.他讲述的方式非常生动,所以听的人都不感到厌烦.
一个夏天,他为自己建造了一所房子.房子非常小,他的邻居都很纳闷,这房子怎么会使他满意呢?
“您这么一个大人物,却把自己的房子盖成这么一个小盒子,有什么道理吗?”
“确实没有什么道理.”他说,“不过这个地方虽小,但是如果我能使它容下真正的朋友,我将会认为自己是快乐的.”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 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 深情地说 我的蜡所剩不多了 得(děi)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助手连忙答道 明白 您的光辉思想得很好地传(chuán)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要富有智慧,要具有非凡的勇气和信心.你帮我寻找和发掘这样的人吧!”
“好的,好的.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寻找,决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助手温顺地说.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又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可是,导师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病入膏肓(huāng)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助手的肩膀,说:“真辛苦你了!但是,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哪怕找遍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那位最优秀的人,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又是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别人世,然而寻找传承者的事还没有眉目,只好再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边.助手泪流满面,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说到这里,苏格拉底就闭上眼睛.停顿许久,他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能否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尊重和推荐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苏格拉底就永远地离开了他深切关注的世界……
这位助手就是 柏拉图
名言】
最热烈的爱情会有最冷漠的结局.
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我们的需要是越少,我们越近似神.
神灵为自己保留了那对于最为重要的东西的认识
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美是难的
德性就是知识或: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
无知即罪恶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
男人活着全靠健忘,女人活着全靠牢记.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
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我知道自己的无知,我知我无知.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 或: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在多人之前,吾舌尤健.
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
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
告诉我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唯有神知道.
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
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凡是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也算是懒!
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
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如果我能忍受了自己的老婆,也就能忍受任何人了!
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
任何确实的实验都说明,任何一种生理或心理的疾病都能靠吃素和喝纯水而减轻病情.
我不只是雅典的公民,我也是世界的公民.
想起来,我还欠某人一只雄鸡未还.
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
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他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象他的母亲是一个助产婆一样,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够帮助新的生命诞生.
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请看一个他和学生问答的有趣的例子.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他用辩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转化.这一认识论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义.
治国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比方,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处死
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不信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汁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他躺下来,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鸡,还没给钱,请替他偿还.说完,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青年之友
苏格拉底很喜欢和青年人交往,希望青年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之后,不仅自身会幸福,能管好自己的家务,而且还能使别人和城邦幸福.他常根据不同情况,对青年人施以不同的教育.对于遗传条件优越而轻视学习的人,苏格拉底告诉他们,越是禀赋好的人越要受教育.这好比烈性而桀骜不驯的良种马,如果在小时候加以训练,就会成为最有力、最骁勇的千里马;否则,将始终是难以驾驭的驽马.一个人如果受的教育不好,他的意志越坚强,就越容易犯罪.对于那些以财富自夸、认为不需要受教育、财富会成就他们的心愿、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人,苏格拉底就教导他们,只有愚人才会这样想.他指出,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知识,在于对人类做出贡献.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们的尊敬.
据说,柏拉图的堂弟格老孔,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朝思暮想做城邦政府的领袖,非常荣耀而潇洒地面对众多的人进行演讲.按理说,一个青年人有这样的理想,并非坏事.遗憾的是,格老孔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才能都很欠缺.家里人都明白他这是好高骛远,想入非非,真怕他冒冒失失地闯上讲坛,弄得不好被人拖下来,落下笑柄.可是没有一个人能说服他不要这么做.这件事被苏格拉底知道了,鉴于和柏拉图的关系,他决定开导开导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
一天,苏格拉底看见格老孔迎面走来,老远就喊;“喂,格老孔,听说你决心做我们城邦的领袖,这是真的吗?”为了使格老孔乐意听自己的话,苏格拉底故意装出十分热情的样子,选择了格老孔最感兴趣的话题.
“是的.我的确是这样想的,苏格拉底.”格老孔回答.
“那好极了.如果人间真有什么好事的话,这又是一桩好事了.因为,倘若你的目的能够实现,你想有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将能够帮助你的朋友;为你的家庭扬名,为你的祖国增光;你的名声在传遍全城之后,还会传遍整个希腊,甚至在异邦中享有盛名.那时,你无论到那里去,都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果然,格老孔听了这番话,大为高兴,就停下来同苏格拉底交谈.
看到格老孔留下来,苏格拉底接着说:“看来很明显,格老孔,如果你想要受到人们的尊敬,你就必须对城邦有贡献.”
“正象你所说的.”格老孔回答.
于是苏格拉底请格老孔谈谈做贡献的打算.正当格老孔思考的时候,苏格拉底问他是不是首先让城邦富裕起来,实现富裕的途径是让税收增多.格老孔表示同意.苏格拉底又问,税收从何而来?总数多少?不足的补充来源是什么?格老孔回答对这些问题没有考虑过.之后,苏格拉底又问他对治理国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的看法,如削减开支、国防力量、防御战略、粮食供应等.格老孔要么回答没有考虑,要么说不清楚,要么推托这类事没必要亲自照管.
看到格老孔为难的样子,苏格拉底进一步开导他说,“国、家一理.国家人口多,一些问题确实很难说上来,但如果能帮助一家,就可以着手帮助更多的人家,你为什么不从增进你叔父家的福利试一试呢?”
格老孔说:“只要叔父肯听我的劝告,我一定能对他们有所帮助的.”
苏格拉底笑了;“怎么?你连叔父都说服不了,还想希望包括叔父在内的整个雅典人都听你的劝吗?年轻人,要当心,你一心想要出名,可不要弄个适得其反呀!看看现实,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些知识最广博的人.反之,都是些最无知的人.如果你真想在城邦获得盛名并受到人们的赞扬,就应当努力对想要做的事求得最广泛的知识.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胜过别人;当处理事务的时候,你也就会很容易地获得你所期望的目标了.”
高傲的、一心想做领袖的格老孔被说服了.
苏格拉底经典语录
一位医生跑来询问苏格拉底,说他吃任何东西都淡而无味.苏格拉底说:你只需停止饮食就行了.
苏格拉底被处死前,朋友悲伤地说:我亲爱的苏格拉底,我是多么不希望你被如此不公正的处死啊!苏格拉底平静地说:朋友,难道你希望看到我被公正的处死吗?
【以下三则为后人假托苏格拉底之名编造的故事】
最大的麦穗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陆续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你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苏格拉底和他的房子
从前,在希腊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名叫苏格拉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来投奔他,向他学习聪明智慧.他讲了许多开心的事情.他讲述的方式非常生动,所以听的人都不感到厌烦.
一个夏天,他为自己建造了一所房子.房子非常小,他的邻居都很纳闷,这房子怎么会使他满意呢?
“您这么一个大人物,却把自己的房子盖成这么一个小盒子,有什么道理吗?”
“确实没有什么道理.”他说,“不过这个地方虽小,但是如果我能使它容下真正的朋友,我将会认为自己是快乐的.”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 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 深情地说 我的蜡所剩不多了 得(děi)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助手连忙答道 明白 您的光辉思想得很好地传(chuán)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要富有智慧,要具有非凡的勇气和信心.你帮我寻找和发掘这样的人吧!”
“好的,好的.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寻找,决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助手温顺地说.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又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可是,导师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病入膏肓(huāng)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助手的肩膀,说:“真辛苦你了!但是,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哪怕找遍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那位最优秀的人,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又是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别人世,然而寻找传承者的事还没有眉目,只好再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边.助手泪流满面,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说到这里,苏格拉底就闭上眼睛.停顿许久,他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能否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尊重和推荐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苏格拉底就永远地离开了他深切关注的世界……
这位助手就是 柏拉图
名言】
最热烈的爱情会有最冷漠的结局.
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我们的需要是越少,我们越近似神.
神灵为自己保留了那对于最为重要的东西的认识
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美是难的
德性就是知识或: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
无知即罪恶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
男人活着全靠健忘,女人活着全靠牢记.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
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我知道自己的无知,我知我无知.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 或: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在多人之前,吾舌尤健.
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
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
告诉我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唯有神知道.
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
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凡是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也算是懒!
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
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如果我能忍受了自己的老婆,也就能忍受任何人了!
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
任何确实的实验都说明,任何一种生理或心理的疾病都能靠吃素和喝纯水而减轻病情.
我不只是雅典的公民,我也是世界的公民.
想起来,我还欠某人一只雄鸡未还.
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
看了 “苏格拉底式的反讽”例子请举...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用严组词公安干警正什么注视着犯罪分子的一举一动小学语文练习与测试苏教版期末测试 2020-03-31 …
二战期间,处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领袖地位的苏、美、英三国首脑多次举行会议.其中的一次会议主要探讨如 2020-04-08 …
3.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范进中举》的作者是代小说家。课文选自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2020-05-13 …
混为一谈的谈什么意思;冷嘲热讽的冷和讽什么意思.新华字典上的解释新华字典上的的解释! 2020-05-16 …
范进中举 讽刺了什么 2020-05-17 …
填空。(1)借古讽今、针砭时事常常成为古人写作文章的目的。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感叹道:“呜呼!灭六 2020-06-09 …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诗人借助项羽的故事,讽刺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06-09 …
在《六国论》中说:“悲夫!有如此之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用的 2020-06-17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与苏代讽谏赵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 2020-06-18 …
班里举行“我眼中的苏州园林”综合性活动。请你参加其中的两个活动。(1)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 2020-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