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曾巩的《咏柳》抓住了柳树的什么特证?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和道理?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题目详情
曾巩的《咏柳》抓住了柳树的什么特证?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和道理?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作者曾巩公(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宋仁宗嘉佑二年进士(1057),曾奉召编撰史馆诸籍,官至中书舍人。乃宋代著名诗人、学者、散文家、藏书家,系唐宋“八大家”之一。 《咏柳》,旨在托物言志,引人深思,千古绝唱也。其一、二句描写凌乱柳枝,虽“未变初黄”,方吐新芽,却凭借春风吹拂而乱舞狂飘。诗中巧用比拟之修辞手法,抨击、嘲讽、蔑视其“乱条”,即所谓趋炎附势,得志一时之小人。其三、四句描写飞花(柳絮)既飘忽 摇摆,亦妄图遮天蔽日。殊不知秋季清霜降临,岂不枯萎凋零乎?! 公,身处北宋中叶,际此民族、社会矛盾趋于尖锐复杂之时。虽纵有满意腹经纶,亦未能力挽狂澜。且眼观世风日下,人情刻薄;又目睹封建官吏,互相倾轧。争名夺利人,乃蝇营狗苟;忧国忧民者,则其志难伸。故而以诗抒情,以物明理,鞭笞一种现象:盖因奸佞误国,小人当道。其得意忘形,犹虫蚀良木、蚁毁长城……..以致社会黑暗,民生凋敝。然夕阳西山,终究为历史所唾弃,“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诗句),其下场可耻可悲也! 此诗格调超逸,形象逼真。咏柳而刺世,言简而意深。催人警醒,读者叹服。诗曰: 倚势飞花傲一时,拟人状物斥狂痴。 清霜秋日扫残叶,哲理深含品妙诗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 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说明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赏析: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炖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所写七言绝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941211.html 参考资料:艺术中国
看了 曾巩的《咏柳》抓住了柳树的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个诗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杨柳风”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填空,“吹面不寒杨柳风 2020-05-17 …
思考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朱先生用了什么手段把春风写得如此手生动、具体可感“吹面不寒杨柳风”,不 2020-05-22 …
春联打乱了,请帮忙重新按顺序写下来,昨夜春风才入门莺感春风百啭鸣学不自满求创新春满人间满春门今朝杨 2020-06-11 …
仿写句子。例: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柳梢啊,绿了。春风给梳头了,梳着梳着,..仿写句子。例 2020-06-27 …
课文《柳树醒了》内容我最熟。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我发现:跟柳树说话了;给柳树洗澡了;春风给柳树梳头 2020-07-05 …
选择恰当的语句小河上的薄冰在阳光下融化已尽,小草从暖湿的泥土中苏醒,(),造化的神工又一次使人们惊异 2020-11-04 …
雄鹰也许会感激它的矫健的双翅,让它得以自由地翱翔,却忘了苍穹给予它的那一份宽广.梅花也许会感激它清幽 2020-11-11 …
话题作文“关于风与柳叶的羡慕”的材料风与柳叶的羡慕风儿想,要是我是柳叶该多好啊,有了可以依靠的枝头, 2020-12-15 …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这是北宋词人柳永吟咏杭州的佳句。柳永曾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 2020-12-22 …
秋天的风给人的感觉,像什么什么什么一样原题是:“春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天的 2021-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