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材料二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题目详情
材料二 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大唐六典》 材料三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 ——《新唐书·杨炎传》 材料四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知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志》 材料五 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丁随地起……统谓之地丁银。 ——《清史稿·食货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4分) (2)归纳材料二中赋税制度的特点。(6分)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赋税制度有哪些进步性?(6分) (4)比较材料四、五所反映赋税制度的主要异同点。(4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唐朝后期的两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地丁银)。(4分) (2)特点:按丁征税,交纳实物,输庸代役(纳绢布代役)。(6分) (3)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农民的负担相对减轻; 贵族官僚和商人都要纳税,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6分) (4)相同点:都征收银两。不同点:一条鞭法没有废除人头税。(4分) |
|
看了 材料二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这个文言文出自哪里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 2020-06-17 …
材料二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 2020-06-18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共调随乡土产绫绢施各二文,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 2020-06-25 …
“自嘉靖中年,田赋日增,田价日减,细户不支……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今日赋税之法,密 2020-06-27 …
翻译文言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 2020-07-08 …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 2020-07-15 …
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 2020-11-07 …
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载:明代中叶,“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 2020-11-30 …
英语翻译题目内容:宋子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之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 2020-11-3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 20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