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旧唐书·食货志》载:“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

题目详情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旧唐书·食货志》载:“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大历十四年五月,唐德宗即位,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同时征税对象不再以人丁为主,而以财产、土地为主。
明朝时期实行一条鞭法,《明史·食货志》载:“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於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徵银、折办於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
至于清朝与赋税制度又作新的改革,实行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清史稿·食货志》载:“康熙五十一年,谕曰:‘海宇承平日久,户口日增,地未加广,应以现在丁册定为常额,自后所生人丁,不徵收钱粮,编审时,止将实数查明造报。”廷议:“五十年以后,谓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仍五岁一编审。’户部议:‘缺额人丁,以本户新添者抵补;不足,以亲戚丁多者补之;又不足,以同甲粮多之丁补之。’”“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徵解,统谓之‘地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明、清征税标准的变化。(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我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改革。(6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唐初以人丁为征税标准,安史之乱后实行两税法,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明朝一条鞭法按土地和人丁的多少征税,清朝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废除了人头税。(9分)
(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改革,经唐明清数代,最终定型。总的趋势是发展的、前进的;征收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演变,由征收实物向征收货币过渡,由税种繁杂多项向简单单一发展;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赋税制度的改革逐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6分)


看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祖国的统一与巩固”主题班会,请你帮忙参加。图说历史(1)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020-05-16 …

冬冬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五科中的四科成绩如下:语文88分,数学99分,地理94分,  2020-06-13 …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  2020-06-16 …

《望月有感》中的名句是哪句?《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  2020-06-16 …

英语翻译原文: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  2020-06-21 …

孙思邈说:“若不读五经,不读三史,五行休王,七曜全文"各指什么?五经,三史,五行休王,七曜全文,各  2020-07-23 …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1)《格林童话》是18世纪初两位(国籍)历史学家兼  2020-07-25 …

中国山水画历史等等帮我找下中国山水画历史五个重要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历史中提出的主要观点,勾  2020-11-22 …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A、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B、  2020-12-17 …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A.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B.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