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侧坐莓苔草映身”的前半句诗句是什么?
题目详情
“侧坐莓苔草映身”的前半句诗句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看了 “侧坐莓苔草映身”的前半句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全诗是什么?诗人是谁 2020-04-25 …
燕子课文中青的草这句,是什么诗句 2020-05-17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什么诗 2020-05-21 …
有关石壕吏的一些问题,“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运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哪些诗句表现战争的残 2020-05-22 …
“赋罢流星赋彩云.闲芳野草也殷勤.”是什么诗名 2020-06-12 …
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这是哪个朝代的诗?求这首诗赏析.主 2020-06-12 …
浅草才能没马蹄是什么诗里面的? 2020-06-20 …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是什么诗里面的 2020-06-22 …
含义是:正当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草木萌发的季节,春雨及时而降,怎能不说“好”的诗是什么诗请问诗名是 2020-06-26 …
华南一梦梅花三弄不合适宜节衣缩食家喻户晓四海为家雨后春笋在这几个成语里是句诗是什么诗?青云直上草木 2020-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