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意思.我看百度百科,注释如下:春秋时期,被人们称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孔子,在吃穿住行方面十分讲究,他的原则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不要压的过于

题目详情
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意思.
我看百度百科,注释如下:
春秋时期,被人们称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孔子,在吃穿住行方面十分讲究,他的原则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不要压的过于精.肉类不要切的过于细
看百度词典,注释如下: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这两种解释我看来是相违背的,厌,应该是满足,不厌,应该是不满足.
那么我的解释:那是否是吃粮食应当不满足于精细,肉类应不满足于切得很细.
可能我这样解释不太通顺
但是和百度百科相似,那谁在理解上是正确的呢?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关于这句话,素来就有分歧:
1、一说是“不要因为食物做的好吃而吃的过多”;《论语新解》第245页)说,“厌,餍足义.不厌,不饱食也.不因食脍之精细而特饱食也.”这样解释符合孔子一贯倡导的节俭.他谆谆告诫弟子:“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第二种说法是“做饭要做的越精越好,烤肉是越细越好,越香越好”.因为本身这句话出自《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从上下文理解,就是说食物要精制细做,因为“割不正不食”是孔子的规矩.他还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3、从下文所讲,煮的不熟或过熟太烂了都不要吃.不是吃饭的正餐时间不吃,不照正规方法割肉不吃.放的调味品不适合不吃,等等.
4、再从前文看,斋必变食,原来说的是在做祭祀用的饮食时,应选用上好的原料,加工时要尽可能精细,这样才能达到尽“仁”尽“礼”的意愿.可见,孔子的饮食思想是与祭祀相联系的,是建立在“礼”、“仁”的崇儒重道基础之上的.
由此可见,第一种解释有些牵强.
看了 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某同学在探究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回收利用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查阅教材可知,普通锌锰电池的黑色物质  2020-05-13 …

某同学在探究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回收利用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查阅教材可知,普通锌锰电池的黑色物质  2020-05-13 …

将来进行时语态用法(shallwill)分别在第一人称,第二、三人称怎么用?在肯定句的形式中,第一  2020-05-13 …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帝王排场虚荣政治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  2020-05-16 …

求用第二人称写景的古诗.第二人称可以用来表达强烈的感情.想找一首中国的用第二人称写景的古诗,诗句也  2020-05-16 …

三国演义填空:人们常把智慧的人赞为——,把狡诈的人骂做——,把气量狭窄的人谓为——,把性格刚烈的人  2020-05-17 …

按要求写出下列各词的适当形式.1.cone(第三人称单数)2.flew(原形)3.say(第三人称  2020-05-19 …

中古时期,汉语里的人称代词在中古时期的汉语里也就是魏晋南北朝到南宋左右,在文献里出现的人称代词,第  2020-06-05 …

以下诗人资料李白,杜谱,白居易,王维,王昌龄,刘宗元,杜牧,李贺,(孟郊和贾岛)人称?刘禹锡.(包  2020-06-09 …

A、B、C、D四个班的人数均少于50人,平均为46人.A、B两班相差4人,B、C两班相差3人,C、  2020-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