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刑天舞干戚读后感

题目详情
刑天舞干戚 读后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本诗原为《读〈山海经〉》诗的第十首,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诗中所写的“精卫”和“刑天”是《山海经》中的两个动人的故事.
陶渊明对工业东晋的灭亡十分惋惜,对恭帝被弑痛心疾首.他不仅引用历史故事,抨击刘裕代晋,而且利用古代神话传说,表示了自己的不平和反抗情绪.
诗的前半部分,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精卫是炎帝少女死后化为的精灵,虽然身小力薄,却常西山之木以填于东海.“微木”与“沧海”是一组多么强烈悬殊的对比,以微木填海何时方可填平?一如愚公一担一石之移山.但诗人歌颂的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矢志靡它的决心,只要有这种精神与决心终有成功胜利的一天!“刑天舞干戚”讲的是刑天操斧执盾不甘失败的故事.刑天被天帝断首,仍然挥舞牌,刚毅的精神长留不衰.“猛志固常在”中的这个“固”字点明刑天的“猛志”本为其生来所固有而永不衰竭,无论失败还是死亡终不能使其消减.诗人在“精卫”与刑天身上看到他们这种共有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从而加以赞颂讴歌,就隐含着诗人自身也时时以这种精神自策自励.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赞扬这两个英雄顽强的斗志.尽管良机已失,徒怀雄心,但他们也不存忧虑,毫无悔意.通过精卫和刑天的行动,寄托了自己的悲愤.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前二句写“精卫”与“刑天”如此刚毅的缘由.“同物”、“化去”即物化之意.“物化”一般指死生变化而言.生与死不过是不同形式的“物化”,死只不过是生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女娲变成精卫,刑天变成乳目脐口的怪神,都是由此物化为彼物,其精神不死,故而无论衔微木填海,或舞干戚向敌,都能无虑而不悔.诗人在此以“物化”的哲学观点激励自己无虑不悔的斗争意志.最后二句是诗人思想情感又一次跌宕:表面上是感叹精卫与刑天徒然存在着昔日猛志,但如愿以偿的时机岂能等到?实际上是诗人慨叹理想的无法实现.前人认为此二句是诗人的自白之语.
由于家庭出身的影响,陶渊明和已死去的晋朝,感情上有割不断的万缕千丝.刘裕上台后诛杀异己,的行为更使他不满于刘宋政权.因此,不能正确认识刘裕及他建立的新政在历史上起的积极作用.这正是诗人的局限.但他反对刘裕代晋和憎恶时代黑暗、政治残酷是紧紧相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批判刘宋政权,也是批判腐朽的东晋社会的继续.
这首诗写法曲折,意义较为隐晦,风格和情调与以上所选各篇大不相同,但在豪放之中仍然保持了诗人托物寄兴、精练含蓄,说理议论自然妥帖的特点
看了 刑天舞干戚读后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刑天舞戚的译文及带点词解释.  2020-03-31 …

关于传感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传感器能将非电学量按一定规律转换成电学量B.金属热电阻是一种可  2020-05-1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舞弊干涸语重心肠抑扬顿挫B.洗劫陡峭不屑置辩无精打彩C.制裁辨  2020-05-14 …

朱元璋在立国初就规定了皇室不得与大臣通婚,推行选秀女制度。从民间良家选取后妃,这些后妃的娘家人一无  2020-06-09 …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  2020-06-27 …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  2020-07-07 …

蛙的迷走神经和颈交感神经混合成为一根迷走交感神经干,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颈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  2020-07-29 …

为什么空气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人就感觉越干燥.为什么升温后相对湿度会减小呢?温...为什么空气温  2020-11-16 …

东汉时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即“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  2020-11-17 …

如图所示为“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物图.要正确连接电路,电流传感器的  2020-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