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翻译文言文《矛与盾》、《郑人买履》.
题目详情
翻译文言文《矛与盾》、《郑人买履》.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矛与盾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牌非常坚固,什么东西都刺不进去.”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东西都能刺穿.”有人说:“用您的矛刺您的盾怎么样?”这个人被问得没话可说了.
中心思想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作者介绍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郑人买履
解 释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 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用 法 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生搬硬套、死搬教条
灯 谜 河南人买鞋
典故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白话文典故:古时郑国有一个人想买一双鞋,就在家里把自己脚的大小量好了尺寸.他来到了集市上卖鞋的店铺里,看好了一双鞋,正准备买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量好的尺寸放在家里忘了带来了,就说忘了带尺寸,回家拿来尺寸再买,所以就往回走.旁边的人问他,你给自己买鞋,为啥不直接试试大小,非按原本的尺寸干啥?郑国的那人就说,我宁可相信我量的尺寸合适,脚却不一定准确.后来人们就用“郑人买履”来形容和讥笑那些不顾客观实际,搞教条主义的人.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牌非常坚固,什么东西都刺不进去.”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东西都能刺穿.”有人说:“用您的矛刺您的盾怎么样?”这个人被问得没话可说了.
中心思想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作者介绍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郑人买履
解 释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 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用 法 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生搬硬套、死搬教条
灯 谜 河南人买鞋
典故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白话文典故:古时郑国有一个人想买一双鞋,就在家里把自己脚的大小量好了尺寸.他来到了集市上卖鞋的店铺里,看好了一双鞋,正准备买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量好的尺寸放在家里忘了带来了,就说忘了带尺寸,回家拿来尺寸再买,所以就往回走.旁边的人问他,你给自己买鞋,为啥不直接试试大小,非按原本的尺寸干啥?郑国的那人就说,我宁可相信我量的尺寸合适,脚却不一定准确.后来人们就用“郑人买履”来形容和讥笑那些不顾客观实际,搞教条主义的人.
看了 翻译文言文《矛与盾》、《郑人...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虽然它们很昂贵,人们还是想买.翻译 2020-05-13 …
买哪种《微积分》好一些我是学国际金融的大一学生,我们发了两本《托马斯微积分》,老师说可以去买中文版 2020-06-10 …
谁知道这个成语的名字>o有一个故事说有个人卖矛和盾.说他的矛什么东西都能穿破,他的盾什么都穿不破. 2020-06-17 …
哲学里自相矛盾的情况称为什么?用术语怎么说?我举两个列子,一个就是矛盾的故事,那个卖东西的说自己的 2020-06-17 …
1.用自己的话说说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和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矛与盾》和《郑人买履》)急用, 2020-06-17 …
楚国人夸矛又夸盾,真可谓什么?填写后语快!谢谢 2020-06-17 …
矛与盾感悟体验寓言矛与盾中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与[] 2020-07-11 …
理解古文1.司马光砸缸中一个小孩爬上大水缸,(),其它小朋友();司马光却(),结果().).2. 2020-07-28 …
阅读答题自相矛(m2o)盾(d)n)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 2020-11-04 …
挟持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发或知道的道理,求求啦~~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 2020-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