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隆,业不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请你结合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的种种现象,谈谈诚心建设在社会会主义精神为名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题目详情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隆,业不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请你结合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的种种现象,谈谈诚心建设在社会会主义精神为名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诚信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树立诚信为本,诚信为重的观念,对于促进我国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诚信作为公民的道德规范,既是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弘扬,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与公民、公民与社会之间的基础性的行为规范.诚信道德应成为公民的立身之本,应成为公民的家庭之道、经商之宝、交友之道、为政之本.树立诚信为本、诚信为重的观念,对于促进我国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体系的基础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古代道德观念体系中,诚信处在一个根本和基础的地位上.
  首先,诚信是天道,是一种基本的自然之道,是自然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①《中庸》中说:“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傅玄指出:“盖天地著信,而四时不悖,日月著信,而昏明有常”;②程颐也认为,诚就是天道,是天地化育万物生生不穷的根本;天道不欺.这些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看来,诚信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它与自然的存在和规律密切联系.天人合一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作为自然观的天道同作为伦理观的人道,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支持的思想体系.天道一直被当作人道的基础,而人道只不过是天道的表现.作为天道的诚信是人道诚信的自然基础,并居于人道的根本和基础之位,这是中国思想史的本有之义.其次,诚信是人道,是一种基本的伦理规范.孔子认为,人须“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③孟子说:“思诚者,人之道也”;④他把“朋友有信”列为道德评价标准之一.荀子把是否有“信”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道德标准.汉代董仲舒将“信”纳入三纲五常之中.朱熹指出:对仁、义、礼、智而言,“信是诚实此四者,实是有仁,实是有义,礼智皆然.如五行之有土,非土不足以载四者.”⑤可见,作为人道的诚信,在整个社会人伦道德系统中,处在基础地位.
  再次,诚信是政道,是一种基本的行政伦理规范.孔子十分强调诚信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自古皆有信,民无信不立”;“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⑥荀子认为,信是天下之要,“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乱”;诚信,“政事之本也”.⑦韩非认为,君主治国必须取信于人,小信成则大信立,明主积于信.这些思想在后人那里得到继承和发扬,如魏征说:“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形则远人斯格.然则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在于君臣父子,不可斯须而废也”.⑧武则天说:“凡人之情,莫不爱于诚信.”⑨柳宗元则指出:“信,政之常,不可须臾去之也”⑩.显然,在古代思想家及政治家看来,诚信是行政伦理的根本.君民与君臣,相互之间都要以诚信为本.诚信得失,是关乎政权存亡及国家兴衰的根本之道.另外,诚信是天道、人道和政道的同一,是一切社会规范的根本,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看来,天、人、国是相通的,天道、人道、政道是统一的.这种相通和统一的基础和关键就是诚信.《吕氏春秋》中指出:“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以此治人则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时当矣.”⑾这就是说,天地、人心、时间、空间之中,诚信无时不在,无事不有.二程指出:“诚者合内外之道,不诚无物”.⑿朱熹则强调诚信的根本性:“诚,圣人之本,物之终始,命之道也.”二、诚信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诚信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这是由我国社会经济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我国当代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由于其内在特殊规定,与诚信有着极其密切的天然联系.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正是着眼于这一点,几近一致地将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为“契约”经济或“信用”经济.在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就是金钱”、“市场经济的灵魂就是信用”、“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等理念已深入人心.现代西方国家市场交易方式的80%多都采用信用交易,无疑给这些理念提供了最好的佐证.市场经济是以价值规律为主导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与此相适应,经济诚信的基本规范和原则是:货真、价实、公平竞争.货真,就是一切商品都如商品供给者所承诺的那样,排除一切假冒伪劣.价实,就是商品的价格由其内在价值和供求关系等客观因素所决定,而非随心所欲.公平竞争,就是排除一切诸如社会权力、地位等社会因素的干扰,大家都以实实在在的商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基础展开竞争.这些原则的焦点和真谛就是诚信,谁违背了这些原则,谁就要丧失其市场地位.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历经实物市场经济、货币市场经济而来的信用市场经济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导形态,信用已成为整个经济的基本支柱之一.我国的市场经济当然不会重复市场经济的一切历史形态,它所面临和必然进入的只能是信用市场经济或诚信市场经济.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决定社会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当然也决定社会的道德.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决定的诚信的特殊地位,反映到道德体系中,必然会使其成为我国道德体系的根本和基础.
  第二,诚信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这是由当代中国社会道德体系所处的文化环境系统所决定的.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空前繁荣的时代.科学精神的基本要求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当人们面对自然的时候,务必认真诚实,容不得半点虚伪和欺诈;当人们面对自己的时候也务必认真诚实,容不得半点虚伪和欺诈;当人们面对社会的时候,务必认真诚实,容不得半点虚伪和欺诈.这样一种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一种诚信精神.诚信与实事求是和科学精神之间是一种本质相近、相通或相同的关系.科学精神包括诚信精神,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诚信精神.诚信作为公民的道德规范,既是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弘扬,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与公民、公民与社会之间的基础性的行为规范.诚信道德应成为公民的立身之本,应成为公民的家庭之道、经商之宝、交友之道、为政之本.树立诚信为本、诚信为重的观念,对于促进我国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诚信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是由诚信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所决定的.首先,诚信关系是人际之间道德行为的基本关系.人们在生活、工作和交往中面对着许多的关系,各种关系可以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唯有一种关系必须保持稳定不变,这就是诚信关系.因为诚信关系是人们之间道德行为的基本关系.公民道德建设首先应当建立在诚信关系的基础之上,这是做人的起码条件,是处理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最起码的要求.有了诚实和信用,人们之间的关系才可以融洽,人们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才可以协调,人们之间才会有关爱,人们才会为他人和社会着想,为他人和社会履行自己的责任.在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一个人讲不讲信誉,已成为衡量这个人道德素质高低与否的普遍标准.其次,诚信对人们之间的道德情感具有传递和感化作用.道德的作用是通过大家公认的行为准则调节人们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这种调节是通过人们之间道德感情的传递和感化作用来实现的,而人们之间道德感情的传递和感化离不开诚信关系,诚信是人际关系的粘合剂.再次,诚信可以消除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形成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人们在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人或事时,会感到压抑、不安、痛苦,弄不好,矛盾就会激化,危及到社会的稳定.我们可以通过诚信道德这种推己及人、由人推己的情感传递方式,来消化和解除这种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三、加强诚信道德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要结合当前形势的需要,以加强个人诚信道德教育为重点,更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诚信教育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需要强化公民个人的诚信意识.这就要结合“以德治国”的施政方针,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要加强信用教育,培育“信用至上”的全民意识和社会道德,培育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要把诚信意识与法治观念的培养结合起来,强化个人在诚信方面的道德自律意识与法治观念,要让公民个人充分认识到讲诚信不但是一个道德观念,还应当是一种法律要求.诚实守信不仅要依靠道德约束,更要依靠法律约束.所以,在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同时,应当强化法律在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信用危机中的权威性,把社会信用牢固建立在法制基础上.要加快建立社会化、法制化的信用制度,用制度来保证“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受损”.这就把法律条文中关于“诚信”规范的条文的宣传教育同违反“诚信”规范的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对法律条文的宣传教育是让公民知道法律的具体规定与要求,对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则是让公民在知法的基础上懂法、用法.对公民个人而言,应着眼于树立对诚信道德的真诚信仰,着力于培养学法、守法、用法和积极参加法制建设的主动意识.其表现就是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普遍具有对于遵守诚信道德的自觉意识和主动精神,而这种自觉意识和主动精神正是推进我国以诚信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动力.
  第二,要重点加强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诚信观教育.诚信教育对政府而言,应着眼于树立对诚信行政的坚定信念,着力于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诚信观念的培养和提高.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切实树立诚实守信的观念,强化领导干部的诚信意识,是实现以德治国的重要环节.我国多年来的领导者道德教育的实践表明,将各级领导干部列为诚信教育的重点是十分正确的,目前各级政府依法治国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水平有相当的提高.另外,必须强化政府的“诚信”意识,规范政府信用行为.要通过加强“诚信”观念教育,强化内部、外部监督等各种方式,提高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诚信”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能够在群众中树立“诚信”威望,对于优化政府形象,改善干群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规范政府信用行为的首要工作是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责、权、利,最大限度地减少、避免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因为参与诸如违规担保、金融集资、国有资产重组等经济活动造成的“诚信”缺失.同时,要坚决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壁垒,创建诚实信用的市场经济秩序,要依法打击站在地方立场,保护部门利益,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不良作风.
  第三,政府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致力于发挥法制宣传、舆论监督、制度引导和法律规范的合力作用,从而促进诚信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政府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特别是要首先建立企业经济档案制度和个人信用体系,防止商业欺诈、恶意拖欠及逃废债务等不法行为的发生.建设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作用在于让遵守诚信原则的部门、企业、个人得到应有的回报,而失信者则应为其不道德的行为承担必要的责任.这种社会信用体系应该包括政府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个人信用体系、行业信用体系等.而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个人信用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政府通过建立个人信用的记录、评价制度,为社会提供准确的个人信用信息,就可以使守信者获得更多的认可和社会交往的机会,而失信者就会无机可乘.还要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借助于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及时反馈信息,检查违法乱纪现象,对政府行为和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在人际交往、经济交往过程中违反诚信原则的现象予以披露,可以促进法律和规章制度得到正确、有效地执行.同时,要依法严惩违反诚信原则的违法、违规行为.在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要真正体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原则和精神,强化依靠法律的力量约束失信行为,树立法律的威慑力.这些措施都会极大地促进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惩的信用氛围,提高诚信教育的时效性.最后,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德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要做好表率和示范作用,以诚待人,言而有信,做到道德自律,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他们的道德素质和形象在诚信教育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通过依靠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德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自身的道德品格、才智等因素形成的良好形象,有效地影响或者改变民众的心理和行为,从而使民众对诚信道德的自律程度和对诚信价值观的认同感得到极大地提高.
看了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隆,业...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有①反映了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②开始了政社合  2020-05-13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A.垄断组织出现B.重工业  2020-07-01 …

人文主义精神是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的新的时代精神,其主要特  2020-11-02 …

这种民居所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沙进人退B.干旱严重,草场退化C.土地盐碱化  2020-11-04 …

在四川雅安大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亲赴现场指导救灾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民生  2020-11-12 …

大工厂与垄断组织是两次工业革命引发而生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二者的共同点不包括()A.影响和干预国家政  2020-11-16 …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为  2020-11-22 …

人文主义精神是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的新的时代精神,其主要特  2020-12-24 …

某学生在学习“19世纪中期法国文学艺术流派”时发现一段残缺不齐的句子:“①主义偏重主观、表现;②主义  2021-01-02 …

在四川雅安大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亲赴现场指导救灾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民生  2021-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