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6分)与刘言洁书清·戴名世言洁足下。仆平居读书,考文章之旨,稍稍识其大端。窃以为文章之为道,虽变化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6分)

与刘言洁书

清·戴名世

言洁足下。仆平居读书,考文章之旨,稍稍识其大端。窃以为文章之为道,虽变化不同,而其旨非有他也,在率其自然而行其所无事,即至篇终语止而混茫相接,不得 端,此自左、庄、马、班以来,诸家之旨,未之有异也。

盖文之为道,难矣。今夫文之为道,未有不读书而能 者也,然而吾所读之书而吾举而弃之,而吾之书固已读,而吾之文固已工矣。夫是一心注其思,万虑屏其杂,置其身于埃壒之表 ,用其想于空旷之间,游其神于文字之外,如是而后,能不为世人之言,不为世人之文,斯无以取世人之好。故文章者,莫贵于独知。

今有人于此焉,众人好之,则众人而已矣;君子好之,则君子而已矣,是故君子 为众人之所好者。以此也,彼众人者,耳剽目窃,徒 雕饰为工,观其菁华烂熳之章,与夫考据排纂之文,出其有惟恐不尽焉,此其所以枵然 无有者也。君子之文,淡焉泊焉,略其盯畦 ,去其铅华,无所有,乃其所以无所不有者也。 仆尝入乎深林丛簿 之中,荆榛碍吾之足,土石封吾之目,虽咫尺莫能尽焉。 余且悄揣焉惧跬步之或有失也。及登览乎高山之颠,举目千里,云烟在下,苍然茫然,与大无穷。顷者游于渤海之滨,见夫天水浑沦,波涛汹涌,惝恍四顾不复有人间。呜呼!此文之自然者也。文之为道如是,岂不难哉?

仆自行年二十,即有志于文章之事, 是时积忧多愁,神气荒惑,又治生不给,无以托一日之命。 自以年齿尚少,可以待之异日,蹉跎荏苒,已逾三十,其为愧悔惭惧,何可胜言。 数年以来,客游四方,所见士多矣,而亦未见有以此事为志者,独足下好学甚勤,深有得于古人之旨,见不以仆为不才,而谓可 于斯文也者,仆何敢当焉?偶料检箧中文字,自丙辰至于丙寅,十年间所著,有《芦中集》、《问天集》、《围学集》、《岩居川观集》,为删其十之二三,汇为一集,而以请正于足下。足下以为可存,则存之;不然,即当削去。行 入穷山之中,躬耕读书,以庶几稍 曩昔之志。然而未敢必也。

【注】①埃壒之表:尘世之外。     ②枵然:空虚、空洞     ③盯畦:原意是田界,此处引申为程式法则的限制束缚。    ④丛簿:草木丛生之处。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未有不读书而能 者也           工:精美、精巧

B.是故君子 为众人之所好者       耻:把……当作可耻

C.而谓可 于斯文也者             与:参与,从事

D.以庶几稍 曩昔之志             酬:实现(志愿)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 的一组是  (     )

A.不得 端                   则或咎 欲出者

B.徒 雕饰为工               斧斤 时入山林

C. 是时积忧多愁             君子博学 日参省乎己

D.行 入穷山之中             不者,若属皆 为所虏

14. 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仆尝入乎深林丛簿之中,荆榛碍吾之足,土石封吾之目,虽咫尺莫能尽焉。(4分)

(2)自以年齿尚少,可以待之异日,蹉跎荏苒,已逾三十,其为愧悔惭惧,何可胜言。(4分)

15.第一卷文言文《与刘言洁书》的第一段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第二、三段分别是从哪个方面来强调这一观点的?(5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2.A

13.D

14. (1)我曾走入树林幽深草木丛生的地方,荆榛阻挡我的脚步,土石遮挡我的眼睛,即使很近的地方也不能到尽头。

(2)自己认为年龄还小,可以等到他日(来做),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流逝了,(不觉)就已过了三十岁,那内心的惭愧、悔恨、害怕,又怎么能说得尽呢。

15. 第一段提出了为文之道“率其自然”的观点。(1分)第二段从内容方面强调文学创作要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不说世俗之人的话,不写世俗之人的文章,要独抒性灵;(2分)第三段从艺术表现方面强调要摒弃程式法则的束缚,除去虚浮粉饰之词,做到自然天成(2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 A.工:擅长。所以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D.副词,“将要”A.代词,“它的”/代词,“那些”;B.介词,“把”/介词,“按照”;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仆”“虽”“尽” “蹉跎荏苒”“何”“胜”。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要先疏通文意,然后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中找出作者表达的观点及论证的语句,然后用提炼性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例如,第一问,可从文章第一段“在率其自然而行其所无事,即至篇终语止而混茫相接”中,提炼出“率其自然”即可。第二问,可从第二段“能不为世人之言,不为世人之文,斯无以取世人之好”和第三段的“君子之文,淡焉泊焉,其盯畦③,去其铅华,无所有,乃其所以无所不有者也。”中提炼性的概括出来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言洁足下。我平时读书,考察文章的要旨,稍稍识得文章的主要精髓。我私下认为文章的作法,虽然变化不同,然而它的要旨没有其它的,就在于循自然之情而不矫揉造作,抒发思想情感,到文章结束都是自然天成而不刻意雕琢,这从左丘明、庄周、司马迁、班固以 来,各家文章的要旨,没有与这不相同的。

文章的作法,是很难的了。文章的作法,没有不读书就能擅长的,然而我读书又能全都丢弃书,对所读之书能消化吸收,融会贯通,这样我的书本已读通,我文章当然就会精妙了。一心一意去思考,万般思索摒除杂念,让身体置于尘世之外,让思想遨游于空旷天地之间,让文章的内在精神呈现于语言文字之上,这样以后,就能不说世俗之人的话,不写世俗之人的文章,这就无法获取世俗之人的喜爱。所以文章的写作,没有不贵在独抒性灵,别出心裁的。

如果有一个人在这里,世俗众人喜爱他,他也就成了和世俗众人一样的人:君子喜爱他,他也就成了和君子一样的人。所以君子把被世俗众人喜爱当作是可耻的事,就是因为这。那些世俗众人,模仿因袭,只是把雕饰词句作为擅长的事,看他们那文辞华美的文章,跟那考据编纂文章一样(自己的东西很少),这就是虽然在动笔时用其所有,唯恐不尽,但写出的文章还是空洞无物的原因。君子的文章,追求淡泊,摒弃那程式法则的束缚,除去那虚浮粉饰之词,无所有,才是(真正)的无所不有。我曾走入树林幽深草木丛生的地方,荆榛阻挡我的脚步,土石遮挡我的眼睛,即使很近的地方也不能到尽头。我就慢慢地摸索,害怕有半步的闪失。等到登上山顶欣赏,抬眼千里之外,云烟尽在脚下,天地一片苍茫,寥廓无际。一会儿就能遨游在渤海边上,看见那水天相接,浑然一体,波涛汹涌。四面一看,恍惚不再有人间。啊,这就是文章的自然天成呀!文章的作法像这样,难道还不难吗?

我从二十岁开始,就有志于文章写作的事,然而那时我有诸多忧愁,精神沮丧,加上生计没有着落,无法让一天得以安生。只是自己认为年龄还小,可以等到他日(来做),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流逝了,(不觉)就已过了三十岁,那内心的惭愧、悔恨、害怕,又怎么能说得尽呢。多年以来,我客游四方,遇见的读书人很多,却也没有遇见把文章写作的事作为志向的人,唯独你甚是勤奋好学,深得古人的为文要旨,见你不认为我没有才能,而且说我可以从事文学之事,我又怎么敢当呢?偶尔整理翻检箱中的文章,从丙辰到丙寅,是这十年问所写的,有<芦中集》、《问天集》、《围学集》、《岩居川观集》,删去其中的十分之二三,汇成一集,用来请你指正。你认为可以保存就保存,不然就丢弃。我将进入山林之中,躬耕读书,大概微可以实现我以前的志向。然而不敢肯定就一定能够实现。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朱自清的读书笔记怎么写.要有10个词语和3个句子1个好段(或者读书心得)  2020-05-14 …

根据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下列属于永久保管的文书档案是  2020-05-31 …

根据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下列属于定期保管的文书档案是  2020-05-31 …

如题——描写朱自清的文章,不要他本人写滴文章.8素老师要我们写文章!是要写读书笔记!  2020-06-10 …

名著阅读①元、明、清的文学作品都与酒有不解之缘,几乎“无酒不成书”。四大名著里更是觥筹交错,酒香四  2020-06-13 …

对“呈文”一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在文中指旧社会上级写给下级的文书;B.在句中专指下级写给上级的文  2020-06-13 …

吴观文认为“密折制度是清代所独有的文书制度,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  2020-06-27 …

5.与合同书相类似的文书还有().A倡议书B市场调查报告C协议书D契约书E公约守则6.公文中的标题  2020-06-30 …

印玺是权利的象征,右图是铜印(中书省之印),关于印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当地方上看到盖有此印的文书时,  2020-11-27 …

阅读下文,思考文后的问题。文房四宝纸、墨、笔、砚是我国传统的文书工具。由于它们在运用于书画艺术创作上  2020-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