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是什么意思?
题目详情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是什么意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此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两句有深刻的寓意:“浮云”喻奸佞小人,“日”喻指皇帝.诗句暗示皇帝已经被奸佞所包围,朝政已经腐败.这两句诗还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登金陵凤凰台》,是通过对金陵凤凰台的凭吊,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忧时伤世的心情,是他创作中
一篇著名的七言律诗.
诗的第一句点题.“凤凰台上凤凰游”,很自然地 将凤凰台的得名点了出来,起句自然飘逸.而接着的
一句,却是那样的无限感慨:“凤去台空江自流”!一 个“ 自 ”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喟叹.这里的 “凤凰
”,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凤凰台的由来,又有 人世的沧桑蕴含其中.韵致高逸,寄慨遥深.
接着的三、四两句承上,以“吴宫”、“晋代”一 联 ,概指了凤凰台作为六朝故都所见证的历史兴亡.
语言平缓而对仗精工,寄寓着无限的悲凉 .“吴宫花 草 ”,表现昔日吴王的苑囿的似锦繁华和如今的湮没
幽径.“晋代衣冠”,是表现当年东晋的豪门权贵,是 何等的荣耀,如今他们的孤冢却散落在荒烟蔓草之中.这一联
,浸透了无限的凄凉.如今登台,放眼望去,
那吴宫晋苑、六代繁华,早已看不见了,只有那历尽沧桑的青山依旧,绿水长流.那远处的三山,半落在
青天之外,云雾缭绕;白鹭洲横卧江心,使二水分流,波涛汹涌,描绘出了凄迷的水阔山遥的景象.这无尽
的江山胜迹,留下了多少历史兴亡故事,令人咏叹不 已,惆怅难忘.因此,接下去的最后一联,诗人很自
然地回到眼前的现实,抒发了深沉的忧虑和关切:“总 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里的“浮云蔽 日
”,是指朝中奸佞当道 .“浮云”比喻奸邪,“日”比喻君主.《古诗·行行重行行 》:“浮云蔽白日,游 子不顾返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此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两句有深刻的寓意:“浮云”喻奸佞小人,“日”喻指皇帝.诗句暗示皇帝已经被奸佞所包围,朝政已经腐败.这两句诗还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登金陵凤凰台》,是通过对金陵凤凰台的凭吊,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忧时伤世的心情,是他创作中
一篇著名的七言律诗.
诗的第一句点题.“凤凰台上凤凰游”,很自然地 将凤凰台的得名点了出来,起句自然飘逸.而接着的
一句,却是那样的无限感慨:“凤去台空江自流”!一 个“ 自 ”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喟叹.这里的 “凤凰
”,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凤凰台的由来,又有 人世的沧桑蕴含其中.韵致高逸,寄慨遥深.
接着的三、四两句承上,以“吴宫”、“晋代”一 联 ,概指了凤凰台作为六朝故都所见证的历史兴亡.
语言平缓而对仗精工,寄寓着无限的悲凉 .“吴宫花 草 ”,表现昔日吴王的苑囿的似锦繁华和如今的湮没
幽径.“晋代衣冠”,是表现当年东晋的豪门权贵,是 何等的荣耀,如今他们的孤冢却散落在荒烟蔓草之中.这一联
,浸透了无限的凄凉.如今登台,放眼望去,
那吴宫晋苑、六代繁华,早已看不见了,只有那历尽沧桑的青山依旧,绿水长流.那远处的三山,半落在
青天之外,云雾缭绕;白鹭洲横卧江心,使二水分流,波涛汹涌,描绘出了凄迷的水阔山遥的景象.这无尽
的江山胜迹,留下了多少历史兴亡故事,令人咏叹不 已,惆怅难忘.因此,接下去的最后一联,诗人很自
然地回到眼前的现实,抒发了深沉的忧虑和关切:“总 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里的“浮云蔽 日
”,是指朝中奸佞当道 .“浮云”比喻奸邪,“日”比喻君主.《古诗·行行重行行 》:“浮云蔽白日,游 子不顾返
看了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叶公问孔子于子路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③不义而 2020-04-09 …
有时,云彩在天空中飞行,它们就像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还会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看 2020-05-16 …
[宿石邑山中]的诗句''浮云不共此山齐''''浮云不共此山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气人,这是考试题 2020-06-04 …
《宿石邑山中》唐韩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宿石邑山中》唐 2020-06-26 …
突发奇想,未来可以这样利用闪电吗突发奇想,现在人们不能掌控闪电.那么未来能不能造出一种悬浮于云层上的 2020-11-03 …
这首天空之城是谁唱的?传说在遥远天上闪耀着光芒有一座美丽的城隐隐漂浮在云中央不知这首天空之城是谁唱的 2020-11-25 …
谁能把这句话改得富有诗意?关键词:秋风、吹、漂浮,白云、织女、领巾秋风吹着,有一种漂浮的感觉,白云会 2020-11-26 …
关于浮力的疑问物体在液体中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时按照悬浮的定义来看属于悬浮,那么G物=F浮,可是 2020-11-30 …
下列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蕴含相近哲理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B.山重水 2020-12-03 …
(A卷)下列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蕴含相近哲理的诗句是A.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 2020-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