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黄鹤楼声律问题崔浩《黄鹤楼》历来被评为七律第一,但它跟本不合律,起句便不入式,再如:黄鹤一去不复返(平仄仄仄仄仄平),白云千载空悠悠(平平平仄平平平)上句不入律还犯孤

题目详情
黄鹤楼声律问题
崔浩《黄鹤楼》历来被评为七律第一,但它跟本不合律,起句便不入式,再如:黄鹤一去不复返(平仄仄仄仄仄平),白云千载空悠悠(平平平仄平平平)上句不入律还犯孤平,下句孤仄还犯三平尾,更不入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至于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在哪些地方不符合平仄对仗的规律呢?我们知道无论是诗律还是联律都是要讲平仄对仗的。就律诗来讲,其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应两两相对的,即出句和对句的结构方式基本相同,相应的词语要求平仄相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大体如此),词性相同,词意相类。如此诗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其平仄排列是“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出句“二四六”三字的平仄是“平仄平”,对句的是“仄平仄”,正好相对。从词性和词语结构看,也都符合对仗的要求。但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除了“黄鹤”和“白云”外,均不相对。这两句的平仄排列是“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二、四、六”分别是“仄仄仄”和“平仄平”,这里只有出句的第四字改作平声才能合律。另外,出句以“三仄”收尾,对句以“三平”结束,犯了诗律的大忌。从结构方式看,出句的“一去”和对句的“千载”,一是数词和动词想联结,一是数词和量词相合;“不复返”和“空悠悠”,一个是以动词为中心,另一个是以形容词为中心,很不相类。所以这联不符合律诗的对仗要求。尽管如此,但是谁又能敢说它不是一首好诗,一曲千古绝唱!诗词大家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说它好,好就好在连用了三个“黄鹤”,产生了异乎寻常的艺术效果,它让读者随着“黄鹤”,由古及今,由近及远,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自由翱翔,意境深远,又有形象可见、脉络可寻,读起来一气流转,圆润自然。表达出了深沉悠远的情思,这可能也是炼格不如多炼意的道理吧!由此可见,平仄不是唯一,更不是主流,如果一味强调格律,整天平仄挂在嘴上,机械为文,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不仅贻笑大方,误导众生,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局限了自己的思维和意境,很难有大的发展!也必将成为“死读书、读死书”的牺牲品;就吟诗作对而言,还是《红楼梦》里的林妹妹说的好:“若果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看了 黄鹤楼声律问题崔浩《黄鹤楼》...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面有关单位犯罪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单位犯罪一律是过失和行为B单位犯罪行为必须是法律明文规定的C  2020-03-31 …

1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2020-05-17 …

我国罪犯的法律地位,应正确理解为( )。 A.罪犯是人 B.罪犯是公民 C.罪犯是犯了罪的公民 D.  2020-05-18 …

按照唐律中有关“共犯罪”的规定,对共同犯罪中从犯的一般处罚标准是()。A.与首犯同等处罚B.减首犯一  2020-06-04 …

判断题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性质是相同的,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性质是相同的,  2020-07-29 …

4.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一般违法犯罪区别触犯的法律触犯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触犯了社  2020-11-06 …

4.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一般违法犯罪区别触犯的法律触犯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触犯了社  2020-11-07 …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说明A、王子一定犯法B、庶民一定犯法C、王子一庶民都犯法D、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020-11-27 …

《大明律》规定犯有谋反、谋大逆罪,不分主犯、从犯,一律判决“凌迟处死”,祖孙三代也要株连斩首。还增加  2020-11-27 …

《大明律》规定犯有谋反、谋大逆罪,不分主犯、从犯,一律判决“凌迟处死”,祖孙三代也要株连斩首。还增加  2020-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