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高氯酸铵受高温和猛烈撞击能引起爆炸,可用作火箭推进剂.目前制备高氯酸铵的流程如下:(1)写出Cl2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将HClO3加入到电解槽中,电解产生H2和O3,产生H2的
题目详情
高氯酸铵受高温和猛烈撞击能引起爆炸,可用作火箭推进剂.目前制备高氯酸铵的流程如下:

(1)写出Cl2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将HClO3加入到电解槽中,电解产生H2和O3,产生H2的电极名称为______,写出产生O3的电极反应式:______.O3与ClO3-反应生成ClO4-,O3与ClO3-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2)已知Fe2+可用K3Fe(CN)6来检验(呈蓝色).将图Ⅰ装置中的铁棒末端分别连上一块锌片和铜片,并静置于含有K3Fe(CN)6及酚酞的混合凝胶上.一段时间后发现凝胶的某些区域(如图Ⅱ所示)发生了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甲区呈现红色 b.乙区呈现蓝色
c.丙区产生Cu2+ d.丁区产生Fe2+.

(1)写出Cl2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将HClO3加入到电解槽中,电解产生H2和O3,产生H2的电极名称为______,写出产生O3的电极反应式:______.O3与ClO3-反应生成ClO4-,O3与ClO3-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2)已知Fe2+可用K3Fe(CN)6来检验(呈蓝色).将图Ⅰ装置中的铁棒末端分别连上一块锌片和铜片,并静置于含有K3Fe(CN)6及酚酞的混合凝胶上.一段时间后发现凝胶的某些区域(如图Ⅱ所示)发生了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甲区呈现红色 b.乙区呈现蓝色
c.丙区产生Cu2+ d.丁区产生Fe2+.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氯气能和强碱反应生成次氯酸盐、氯化物和水,原理为:Cl2+2OH-=Cl-+ClO-+H2O,将HClO3加入到电解槽中,在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产生氢气,在阳极上是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的还原反应:6OH--6e-═O3↑+3H2O,O3与ClO3-反应生成ClO4-的方程式为:O3+3ClO3-=3ClO4-,氧化剂是O3,还原剂是ClO3-,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3,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阴极;6OH--6e-═O3↑+3H2O;1:3;
(2)A、甲区发生电极反应:O2+2H2O+4e-=4OH-,生成的氢氧根离子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甲极区变红色,故A正确;
B、乙区发生电极反应:2Zn-4e-=2Zn2+,所以乙极区不变色,故B错误;
C、丙区发生电极反应:O2+2H2O+4e-=4OH-,不会产生铜离子,故C错误;
D、丁区发生电极反应:2Fe-4e-=2Fe2+,故D正确.
故选AD.
(2)A、甲区发生电极反应:O2+2H2O+4e-=4OH-,生成的氢氧根离子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甲极区变红色,故A正确;
B、乙区发生电极反应:2Zn-4e-=2Zn2+,所以乙极区不变色,故B错误;
C、丙区发生电极反应:O2+2H2O+4e-=4OH-,不会产生铜离子,故C错误;
D、丁区发生电极反应:2Fe-4e-=2Fe2+,故D正确.
故选AD.
看了 高氯酸铵受高温和猛烈撞击能引...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已知室温时,0.1mol/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回答下列问题:(1)该溶液中c( 2020-05-13 …
下表是几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25℃).电解质平衡方程式平衡常数KK 2020-05-13 …
下表是几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25℃).电解质平衡方程式平衡常数KK 2020-05-13 …
表示0.1mol/LNa2CO3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的式子为A[Na+]=2[CO3^2-]B2[N 2020-05-13 …
求下列溶液的C(H+)和C(OH-),其中由水电离出的C(H+)和C(OH-)为多少1)0.1mo 2020-06-05 …
NaAc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大小排列首先这个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是显碱性的.因此c(OH+)>c(H+) 2020-06-06 …
在酸碱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H+]和[OH—]是否相等在酸溶液中kw=(溶液电离出来的C(H+)+水 2020-11-03 …
1、已知RxO4(2-)+MnO4(-)+H(+)----RO2+Mn(2+)+H2O变化过程中,0 2020-11-04 …
水的电离与浓度某强酸溶液中,H+浓度2.5x10^(-3)mol/L,若加水使溶液体积增大到原来一倍 2020-12-28 …
稀硫酸能导电的原因选什么啊A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硫酸分子B硫酸溶于水后产生自由移动的H+和SO4^2-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