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①,民颇病涉②。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③,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蘧蒢④、刍稿⑤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①,民颇病涉②。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③,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蘧蒢④、刍稿⑤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蘧藤中,候干,则以水车汰⑥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陆途:陆路,地面上的道路。②病涉:文中指苦于涉水行走。③泽国:文中指低洼积水之地。④蘧蒢(qú chú):古代指用竹子或芦苇编织而成的席子,文中指芦席之类。⑤刍(chú)稿:文中指草把子。⑥汰(quán):本指河水下落,这里是“抽干水”、“把水排掉”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人皆伏其精练 ( ) (2)便实钉之 ( )
(3)但苏州皆泽国 ( ) (4)相去三尺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蘧蒢、刍稿为墙 以通南北之水
B.墙间六丈皆土 皆浅水
C.久欲为长堤 方为秋田之害
D.又为一墙,亦如此 匠师如其言
3.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3)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4. 本文选自《梦溪笔谈》,描述了巧修苏昆长堤之事,读了选文后,你们在解决问题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1.同“伏”,佩服;用钉子钉;只,只是;距离
2. B
3.(1)(2)略
(3)不久堤就修好了,至今(这条长堤)还给予人们交通之便。
4. 要因地制宜 做事不要很死板,要根据事情本身的特点解决问题。
记六一语苏轼记六一语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记六一 2020-03-31 …
英语翻译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佑中, 2020-05-22 …
十尺为丈,十丈为引.今有城下广四丈,上广二丈,高五丈,袤一百二十六丈五尺.问积几何? 2020-06-15 …
发掘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其中这段话是什么意思:“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如上题:“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 2020-06-15 …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①,民颇病涉②。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③,无处求土。嘉祐中, 2020-06-15 …
谁知道的翻译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佑 2020-06-27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11分)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 2020-06-30 …
张恨水《五月的北平》阅读答案洋槐传到北平,似乎不出五十年,所以这类树木,虽也有高到五六丈,都是树干 2020-07-13 …
谁知到六年级苏教版语文第六课最后的姿势的段意和总结啊?是六年级苏教版语文第六课最后的姿势! 2020-07-24 …
一道语文改错,速度!(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指出并改正)苏州早在二零零四年六月就在全国率先确定了每年的六 2020-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