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东方朔灌酒消患》,完成下列各题。汉武帝东游,未出函谷关,有物当道,身长数丈,其状象牛,青眼而曜睛,四足,入土,动而不徙①.百官惊骇。东方朔乃请以酒灌之。灌之
题目详情
阅读《东方朔灌酒消患》 ,完成下列各题。
汉武帝东游,未出函谷关,有物当道,身长数丈,其状象牛,青眼而曜睛,四足,入土,动而不徙①.百官惊骇。东方朔乃请以酒灌之。灌之数十斛,而物消。帝问其故。答曰:“此名为患,忧气之所生也。此必是秦之狱地,不然,则罪人徒作之所聚。夫酒忘忧,故能消之也。”帝曰:“吁!博物②之士,至于此乎!”
【注释】①走徙:移动,走开。②博物:通晓众物。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a)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汉武帝东游___
②百官惊骇___
③帝问其故___
④有物当道___
(b)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例句:青眼而曜睛
A.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B.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D.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2)用“/ ”为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停两处)。
此 必 是 秦 之 狱 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东方朔乃请以酒灌之。
译文:___
②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幼时记趣》)
译文:___
(4)阅读东方朔灌酒消患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汉武帝东游,未出函谷关,有物当道,身长数丈,其状象牛,青眼而曜睛,四足,入土,动而不徙①.百官惊骇。东方朔乃请以酒灌之。灌之数十斛,而物消。帝问其故。答曰:“此名为患,忧气之所生也。此必是秦之狱地,不然,则罪人徒作之所聚。夫酒忘忧,故能消之也。”帝曰:“吁!博物②之士,至于此乎!”
【注释】①走徙:移动,走开。②博物:通晓众物。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a)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汉武帝东游___
②百官惊骇___
③帝问其故___
④有物当道___
(b)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例句:青眼而曜睛
A.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B.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D.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2)用“/ ”为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停两处)。
此 必 是 秦 之 狱 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东方朔乃请以酒灌之。
译文:___
②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幼时记趣》)
译文:___
(4)阅读东方朔灌酒消患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汉武帝在东方巡游.东:到东方,在东方;
②随行的百官都感到惊奇害怕.骇:害怕;
③汉武帝问是什么缘故.故:原因,缘由;
④就有一个怪物挡在路上.当:阻挡.
(b)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注意结合句子分析词性及意思.
例句和选项B中的“而”都是连词,表并列;A.连词,表转折,却;C.连词,表顺承;D.连词,表转折,却.
(2)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此”为代词, 作主语,其后停顿;“是”为动词,作谓语,其后停顿.句子停顿为:此/ 必 是 /秦 之 狱 地.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乃:于是,就;以:介词,用.句子翻译为:东方朔于是请求用酒来灌它.(2分)
②辄:就;穷:悟透.句子翻译为:每奏一曲,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的即可.答题时可以从知识积累的角度,也可以从故事寓意的角度,或者是从表达目的与效果的角度来分析.
答案:
(1)(a)①到东方,在东方②害怕③原因,缘由④阻挡
(b)B
(2)此/ 必 是 /秦 之 狱 地
(3)①东方朔于是请求用酒来灌它.
②每奏一曲,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
(4)这示例:1.(从知识积累的角度)从知识渊博的人才会见多识广.2.(从故事寓意的角度)东方朔灌酒消患这个故事,实际上是借古讽时,婉谏汉武帝要施仁政,不要残害无辜,引起民众的怨恨和反抗.3.(从表达目的与效果的角度)东方朔劝谏汉武帝的效果好,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提出 建议,注意语言的委婉.
①汉武帝在东方巡游.东:到东方,在东方;
②随行的百官都感到惊奇害怕.骇:害怕;
③汉武帝问是什么缘故.故:原因,缘由;
④就有一个怪物挡在路上.当:阻挡.
(b)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注意结合句子分析词性及意思.
例句和选项B中的“而”都是连词,表并列;A.连词,表转折,却;C.连词,表顺承;D.连词,表转折,却.
(2)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此”为代词, 作主语,其后停顿;“是”为动词,作谓语,其后停顿.句子停顿为:此/ 必 是 /秦 之 狱 地.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乃:于是,就;以:介词,用.句子翻译为:东方朔于是请求用酒来灌它.(2分)
②辄:就;穷:悟透.句子翻译为:每奏一曲,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的即可.答题时可以从知识积累的角度,也可以从故事寓意的角度,或者是从表达目的与效果的角度来分析.
答案:
(1)(a)①到东方,在东方②害怕③原因,缘由④阻挡
(b)B
(2)此/ 必 是 /秦 之 狱 地
(3)①东方朔于是请求用酒来灌它.
②每奏一曲,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
(4)这示例:1.(从知识积累的角度)从知识渊博的人才会见多识广.2.(从故事寓意的角度)东方朔灌酒消患这个故事,实际上是借古讽时,婉谏汉武帝要施仁政,不要残害无辜,引起民众的怨恨和反抗.3.(从表达目的与效果的角度)东方朔劝谏汉武帝的效果好,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提出 建议,注意语言的委婉.
看了 阅读《东方朔灌酒消患》,完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西汉有资格上朝议事的大臣都有哪些?如题,最好是西汉的,实在不行汉朝也可以.西汉上朝是文武都可以进么 2020-04-25 …
14.(2014•益阳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既可以让 2020-06-13 …
北宋时期,辽境内的北方汉族人民安居而忘南顾之心,说明了什么?A各民族在碰撞中融合B辽统治者推行汉法 2020-06-17 …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 2020-06-29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是时,汉还定三秦。项羽闻汉王皆已并关中,且东,齐、赵叛之,大怒。乃以故 2020-07-06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题是时,汉还定三秦。项羽闻汉王皆已并关中,且东,齐、赵叛之,大怒。乃以故吴令 2020-07-28 …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和“陛下”分 2020-07-28 …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 2020-11-05 …
会魔方的朋友们注意啦!谁能帮忙把F2U'LRF2L'RU'F2翻译成汉字呢?分很高哦!魔方就差顶层了 2020-11-24 …
方字右边加个人字念什么?现代汉语字典上如“施、旋”等字都是以方字为部首,可是四川出版集团出版的《基础 202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