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
题目详情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小题1:下列加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⑴想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⑵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 |
试题分析: 小题1:A.道:原因;C.亡:丧失;D.固:本来。 小题2:A.之: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代秦。B.而:连词,表承接/表转折;C.以:介词,因为D. 于:介词,到/介词,比。 小题3: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小题4:这两句翻译,第一句稍难些,要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把握大意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厥,代词,他们的;祖父,两个词,祖辈和父辈;暴,这里是“冒着”的意思;以,才。 点评:本题的的阅读材料是选自课内的一篇论说文,其观点旗帜鲜明,论据较为明显。选自这样的材料,其目的还是要立足于课本,打牢文言文阅读的基础。虽然在多数的考试中,对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材料都是选自课外的文言文,但是它们也都是根植于课本中的文言文。所以会经常讲,文言文的复习要以本为本,这前一个本就是指的课本。做题时,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联系课内所学或平时所练,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合理迁移,又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 |
看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2020-04-25 …
《中庸·第二十章》有这么一段:“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 2020-05-20 …
“广杀其二人,生得一人”中的“生”…“争割地而赂秦”的“争”各是什么用法 2020-06-16 …
争割地而赂秦的而什么用法? 2020-06-16 …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翻译 2020-06-1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物类之相摩①,近而异门户者,众而难识也。故或类之而非,或不类之而是 2020-06-28 …
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起着重要作用。(22分)材料一《管 2020-07-29 …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因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力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 2020-11-28 …
英语翻译1.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2.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 2020-11-28 …
文言文翻译曾因一事,识之,心悦!或因一事汝喜,故而乐乎,或在磐石,或赏之,或有同,或奥秘,或于恩,又 2020-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