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莫凡同学完成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室,观察到有灰白色沉淀生成的“异常”现象,引起了他的兴趣,并进行了以下探究.初步探究出现灰白色沉淀是否为偶然现象.实验Ⅰ向4份相

题目详情
莫凡同学完成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室,观察到有灰白色沉淀生成的“异常”现象,引起了他的兴趣,并进行了以下探究.
【初步探究】出现灰白色沉淀是否为偶然现象.
【实验Ⅰ】向4份相同体积与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一定长度的某种镁带,现象如下:
 实验组别
 镁带长度 1cm  2cm  3cm  4cm 
 沉淀量 无沉淀生成  少量沉淀  沉淀较多  沉淀很多 
【实验结论】并非偶然,据表分析,___是实验出现“异常”的主要因素.
【再次探究】该沉淀的成分
【猜想假设】猜想1:Mg;猜想2:MgCl2
【实验Ⅱ】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1g样品,加入足量
___,振荡
 未见气泡 猜想1错误 
 ② 取1g样品,加入5mL蒸馏水,振荡  沉淀未溶解  猜想2错误 
 ③ 取1g MgCl2固体,加5mL蒸馏水,振荡  固体全部溶解 
【交流讨论】
作业搜
(1)莫凡同学做出猜想Ⅰ的依据是他认为反应物Mg过量,作出猜想2的依据是他认为生成物MgCl2___.
(2)从实验设计的角度讲,实验③的作用是___.
【深入探究】该沉淀的物质组成
【查阅资料】
灰白色沉淀的成分为碱式氯化镁,它存在多种组成,化学式可表示为Mgx(OH)yClz•nH2O[即每份Mgx(OH)yClz结合了n份H2O],它受热分解可产生氧化镁、氯化氢和水.
【实验Ⅲ】
洗去沉淀表面杂质并室温晾干,取其7.07g,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未画出)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待反应停止后,测得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4.00g,装置B的质量增加了2.34g.
【问题讨论】
(1)反应停止后,应继续通入N2一段时间,目的是___.
(2)该沉淀中,镁、氯的离子个数比n(Mg2+):n(Cl-)=___.
(3)若沉淀Mgx(OH)yClz•nH2O中,n=5,则X、Y、Z的数值依次为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实验结论】根据表各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镁带长短是实验出现“异常”的主要因素,故填:镁带长短.
【实验Ⅱ】猜想1错误,说明加入的酸不与样品反应产生,故填:稀盐酸;
【交流讨论】
(1)作出猜想2的依据是他认为生成物MgCl2 不溶于水,故填:不溶于水.
(2)实验③的作用是进行实验对比,故填:进行对比.
【问题讨论】
(1)吸收浓硫酸能吸水,硝酸银溶液能吸收氯化氢气体,故反应停止后,应继续通入N2一段时间,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完全被浓硫酸吸收,故填:使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完全被浓硫酸吸收.
(2)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4.00g,故镁元素的质量为:4.00g×
24
40
=2.4g,装置B的质量增加了2.34g,故C装置增加的质量为:7.07g-4.00g-2.34g=0.73g,故氯元素的质量为:0.73g×
35.5
36.5
=0.71g,该沉淀中,镁、氯的离子个数比n(Mg2+):n(Cl-)=
2.4g
24
0.71g
35.5
=5:1.
(3)生成物中氧化镁、氯化氢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4.00g
40
0.73g
36.5
2.34g
18
=10:2:13,若沉淀Mgx(OH)yClz•nH2O中,n=5,氢原子的总数为28,故y=16,故则x、y、z的数值依次为10、18、2,故填:10,18,2.
看了 莫凡同学完成镁与稀盐酸反应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