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物理-->
(1)利用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A.一滴油的体积和它的密度B.一滴油的体积和它散成油膜的最大面积C.一滴油的质量和它的密度D.一滴油形成油膜的厚
题目详情

A.一滴油的体积和它的密度
B.一滴油的体积和它散成油膜的最大面积
C.一滴油的质量和它的密度
D.一滴油形成油膜的厚度和它的密度
(2)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______
A.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
B.将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直接作为油酸的体积进行计算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水面上痱子粉撒得多,油膜没有充分展开
(3)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cm3油酸酒精溶液中有油酸0.5cm3,用滴管向量筒内滴50滴上述溶液,量筒中的溶液体积增加1cm3.若把一滴这样的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中,由于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展开,稳定后形成单分子油膜的形状如图所示.(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①试计算一滴这样的溶液含有纯油酸体积为______ m3
②若油酸薄膜的面积约为2.32×10-2m2;根据上述数据,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m.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根据实验原理:油酸分子是紧密排列的,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用纯油酸的体积除以油膜面积得出的油膜面积厚度,即为油酸分子直径.所以需要测量的量有纯油酸的体积和纯油酸在水面上形成油膜的面积.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计算油酸分子直径的公式是d=
,V是纯油酸的体积,S是油膜的面积.
A、计算时利用的是纯油酸的体积,如果含有大量的酒精,则油酸的实际体积偏小,则直径将偏小,故A错误;
B、计算时把油酸酒精溶液当成了纯油酸,体积偏大,则d偏大,故B正确;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S将偏小,故得到的分子直径将偏大,故C正确;
D、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较多,油膜没有充分展开,则测量的面积S偏小,导致结果计算偏大,故D正确;
故选:BCD
(3)①每滴酒精油酸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V=
×10-6m3=1.0×10-11m3
②薄膜的面积约为2.32×10-2m2;
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且不考虑分子间的空隙,则分子的直径为:
d=
=
m=4.3×10-10m
故答案为:(1)B; (2)BCD; (3)①1.0×10-11 ②4.3×10-10
故选:B.
(2)计算油酸分子直径的公式是d=
V |
S |
A、计算时利用的是纯油酸的体积,如果含有大量的酒精,则油酸的实际体积偏小,则直径将偏小,故A错误;
B、计算时把油酸酒精溶液当成了纯油酸,体积偏大,则d偏大,故B正确;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S将偏小,故得到的分子直径将偏大,故C正确;
D、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较多,油膜没有充分展开,则测量的面积S偏小,导致结果计算偏大,故D正确;
故选:BCD
(3)①每滴酒精油酸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V=
0.5 |
1000×50 |
②薄膜的面积约为2.32×10-2m2;
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且不考虑分子间的空隙,则分子的直径为:
d=
V |
S |
1×10−11 |
2.32×10−2 |
故答案为:(1)B; (2)BCD; (3)①1.0×10-11 ②4.3×10-10
看了 (1)利用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2014•广州)云中冰粒下落,温度升高变成雨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粒液化为雨滴B.雨滴内 2020-05-13 …
7、0.1mol红磷在一定量的Cl2中燃烧,其质量增加15g,所生成的物质是A、PCl3和PCl5 2020-05-13 …
对于原子光谱,下列说法正确是A.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B.由于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所以各种原 2020-05-14 …
春天,公园里百花盛开,香远益清,沁人心脾.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花香四溢的原因是()A.分子之间都有间隙 2020-05-14 …
在分布式目录服务中,对用户而言网络系统中不同位置的资源都是A.可见的B.可知的C.透明的D.分布的 2020-05-24 …
DDBS的分片模式和分配模式均是______。A.全局的B.局部的C.集中的D.分布的 2020-05-26 …
小明在藕片上滴加2滴碘酒,结果滴加碘酒的部分变成了深蓝色.这说明藕片里含有()A.蛋白质B.脂肪C 2020-07-02 …
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可选用的方法是()A.滴加氢氧化钠溶液B.滴加浓硫酸C 2020-07-03 …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加液体的正确操作是()A.滴管伸入试管竖直滴加B.滴管位于试管口上方垂直滴加C 2020-07-04 …
关于滴瓶中滴管的使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滴管尖嘴不要伸入试管口内B.不 2020-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