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物理-->
为何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一般都是横躺着而不是竖直的?这一现象引起了小科的思考.思考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因为它们是一对力,所以竹筷应该能够竖直
题目详情
为何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一般都是横躺着而不是竖直的?这一现象引起了小科的思考.
【思考】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因为它们是一对___力,所以竹筷应该能够竖直地静止在水面上,但事实并不如此.
【实验】小科以内含金属块的中空细塑料管模拟竹筷进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一个质量适当的金属块,固定在一根底端封闭的中空细塑料管内的不同位置后,分别轻轻地竖直放在水和浓盐水中,观察它是否始终保持竖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表:
【分析】(1)把金属块和塑料管视为一个物体,金属块位置的改变,会改变物体的___位置.相同条件下,这一位置越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2)分析金属块固定在c点时,细管放入水和浓盐水中时的实验现象可知,相同条件下,浮力作用点的位置相对细管端越___(填“高”或“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其实,上述实验现象还需要用杠杆、能的转化等知识来解释,有待于继续研究…

【思考】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因为它们是一对___力,所以竹筷应该能够竖直地静止在水面上,但事实并不如此.
【实验】小科以内含金属块的中空细塑料管模拟竹筷进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一个质量适当的金属块,固定在一根底端封闭的中空细塑料管内的不同位置后,分别轻轻地竖直放在水和浓盐水中,观察它是否始终保持竖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表:
![]() | a | b | c | d |
水 | 不能 | 不能 | 能 | 能 |
浓盐水 | 不能 | 不能 | 不能 | 能 |
(2)分析金属块固定在c点时,细管放入水和浓盐水中时的实验现象可知,相同条件下,浮力作用点的位置相对细管端越___(填“高”或“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其实,上述实验现象还需要用杠杆、能的转化等知识来解释,有待于继续研究…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1)把金属块和塑料管视为一个物体,金属块在塑料管中的位置不相同,则塑料管这个整体的重心就会发生变化,金属块的位置越低,重心就越低;
(2)金属块固定在c点时,细管放入水中能漂浮,在浓盐水中不能漂浮;
细管在水中和盐水中所受的浮力是相同的,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V排可知,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细管在盐水中排开的盐水的体积要小于排开的水的体积,即在水中细管所受的浮力的作用点要高一些;作用点越高,越容易漂浮.
故答案为:平衡;(1)重心;(2)高.
(1)把金属块和塑料管视为一个物体,金属块在塑料管中的位置不相同,则塑料管这个整体的重心就会发生变化,金属块的位置越低,重心就越低;
(2)金属块固定在c点时,细管放入水中能漂浮,在浓盐水中不能漂浮;
细管在水中和盐水中所受的浮力是相同的,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V排可知,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细管在盐水中排开的盐水的体积要小于排开的水的体积,即在水中细管所受的浮力的作用点要高一些;作用点越高,越容易漂浮.
故答案为:平衡;(1)重心;(2)高.
看了 为何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一般都...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由因果关系引发的思考按照因果关系定义:因果关系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 2020-04-26 …
(2010江苏卷,6)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蛛,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 2020-05-17 …
与“自引深藏于岩穴”的“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B.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2020-06-19 …
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 2020-06-20 …
空穴来风究竟何意?“空穴来风”的准确含意是事出有因的意思,来源于战国时期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有“枳 2020-06-21 …
1、观察缺水造成植物萎焉现象并记录2、完成热气上升活动并思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3、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 2020-06-30 …
古代汉语“引”有借口的意思么?“不得因引滞贱价私卖”里的“引”翻译的是借口,古汉语中“引”有借口的 2020-07-06 …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因的意思 2020-07-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引领,可以是伸颈远望,引领时,几多殷切盼望。引领,可以是引导、 2021-01-08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多基因遗传病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致病基因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