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语言特色及作用
题目详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语言特色及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宋朱熹对这一章的注释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焦循的注释是:“民和为贵,贵于天地,故曰得乎丘民为天子也.”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由此逐层推进,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完成本文的论证.
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本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有说服力.比如在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时,作者先用四个并列的否定句,充分铺张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败的结局,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有了很强的说服力.又如在阐述他的“得道者多助”时,作者也是先用了三个否定的排比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结论;然后又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宋朱熹对这一章的注释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焦循的注释是:“民和为贵,贵于天地,故曰得乎丘民为天子也.”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由此逐层推进,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完成本文的论证.
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本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有说服力.比如在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时,作者先用四个并列的否定句,充分铺张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败的结局,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有了很强的说服力.又如在阐述他的“得道者多助”时,作者也是先用了三个否定的排比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结论;然后又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看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语言特色...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关于颜色的作文开头我要写一篇作文,题目叫《颜色》,通过颜色反映我的成长,但是我想不出一个非常完美的 2020-05-14 …
三衢道中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描写了()景色,表达了作者(). 2020-06-10 …
写一篇关于天目山景色的作文(参照袁宏道的天目) 2020-06-11 …
《西江月》》“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作者起句一路景色的作用是什么?《西江月》“满载一船明月, 2020-06-11 …
根据美学的观点及经验法则,一幅彩色的作品其红、黄、蓝三原色之配色比例为5:3:8时,其色彩强度达到 2020-06-26 …
春风本来是无形,无味,无色的,作者却将它写得有形,有味,有色.你知道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吗?写出了 2020-07-01 …
数列3.6.9……300.303,这个等差数列的所有数连乘,所得的积的末尾有——个零?根据美学的经 2020-07-19 …
(2014•邢台一模)某植物的花的颜色有红色和白色,其红花的颜色深浅由三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 2020-11-12 …
根据美学的观点及经验法则,一幅彩色的作品其红、黄、蓝三原色之配色比例为5:3:8时,其色彩强度达到平 2020-11-24 …
在水粉画中经常会讲到冷暖对比,我想知道冷暖对比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冷暖对比?还有补色该如何运用 2020-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