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文言文阅读。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文言文阅读。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
题目详情
文言文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文言文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 ① ,其母方 ② 织。孟辍然 ③ 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⑤ 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 恒过 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 裂 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 ① ,其母方 ② 织。孟辍然 ③ 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⑤ 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 恒过 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 裂 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⑤
文言文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 ① ,其母方 ② 织。孟辍然 ③ 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⑤ 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 恒过 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 裂 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 ① ,其母方 ② 织。孟辍然 ③ 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⑤ 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 恒过 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 裂 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 ① ,其母方 ② 织。孟辍然 ③ 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⑤ 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 恒过 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 裂 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 ① ,其母方 ② 织。孟辍然 ③ 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⑤ 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 恒过 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 裂 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⑤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1)常常犯错误 (2)割断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1.(1)常常犯错误 (2)割断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1.(1)常常犯错误 (2)割断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1.(1)常常犯错误 (2)割断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看了 文言文阅读。甲人恒过然后能改...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学家达尔文通 2020-05-14 …
下列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然微以自文于君亲都督严公之雅望,棨戟遥临B不能容于远近后世必为子孙忧C无 2020-05-14 …
鼠轴戏猫地译文原文;一人士善画,作鼠一轴,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 2020-06-21 …
人类破坏了哪些自然地方过去和现在做对比比如说罗布泊,过去是仙境,但由于人们改道和四盲,美丽的罗布泊 2020-07-10 …
初一语文作文老师拿出张白色的纸,然后揉皱它,再展开.由这个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于过程 2020-11-11 …
任选一题作文。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然 2020-11-25 …
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然……蓦然回首, 2020-11-25 …
对于自然光和偏振光,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从太阳、蜡烛等普通光源直接发出的光是自然光B.自然光通过一个 2020-12-10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中国的足球终于出线了!中国广大的球迷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但离世界杯的距离虽 2021-01-09 …
求初一一篇英语关于描述火灾过程的作文!求一篇初一的英语作文,字数不多,七八十个单词.要求如下:1.全 2021-0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