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文言文阅读。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文言文阅读。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
题目详情
文言文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文言文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 ① ,其母方 ② 织。孟辍然 ③ 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⑤ 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 恒过 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 裂 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 ① ,其母方 ② 织。孟辍然 ③ 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⑤ 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 恒过 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 裂 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⑤
| 文言文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 ① ,其母方 ② 织。孟辍然 ③ 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⑤ 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 恒过 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 裂 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文言文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 ① ,其母方 ② 织。孟辍然 ③ 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⑤ 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 恒过 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 裂 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 ① ,其母方 ② 织。孟辍然 ③ 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⑤ 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 恒过 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 裂 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 ① ,其母方 ② 织。孟辍然 ③ 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⑤ 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 恒过 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 裂 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⑤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1)常常犯错误 (2)割断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1.(1)常常犯错误 (2)割断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1.(1)常常犯错误 (2)割断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 1.(1)常常犯错误 (2)割断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看了 文言文阅读。甲人恒过然后能改...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根据我行个人征信系统管理办法,在征信用户发生变动后,征信管理员应于变更()向分行征信管理部门 2020-05-27 …
关于描写李世民的的诗句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个大臣建议,不满十八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 2020-06-11 …
多一份舒畅,少一份焦虑;多一份真实,少一份虚假;多一份快乐,少一份悲苦.表达抒...多一份舒畅,少 2020-06-21 …
近年来研究发现,H5亚型禽流感能突破种间屏障感染人类.因此,在流感疫苗开发中考虑对人流感和禽流感主 2020-07-07 …
下面有关对增值税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 2020-11-21 …
迁移过关《河水和大堤》是著名杂文家、诗人刘征的作品。作者创作了大量杂文和寓言诗。本文通过写河水和大堤 2020-12-14 …
阅读题我寻求挫败①我一直都在寻求挫败。②有人出发去“征山”,我却从来不是,而且刚好相反,我爬山,是为 2020-12-23 …
阅读下文,完成习题。我寻求挫败①我一直在寻求挫败。②有人出发去“征山”,我却从来不是,而且刚好相反, 2020-12-23 …
阅读下文。完成1~5题。我寻求挫败①我一直在寻求挫败。②有人出发去“征山”,我却从来不是,而且刚好相 2020-12-23 …
公益广告的特征是清醇朴素,具有很强的象征和教育意义,其作用是激发人们的意识,使人对自己身边的事引起注 2020-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