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文言文阅读。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文言文阅读。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
题目详情
文言文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文言文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 ① ,其母方 ② 织。孟辍然 ③ 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⑤ 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 恒过 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 裂 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 ① ,其母方 ② 织。孟辍然 ③ 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⑤ 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 恒过 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 裂 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⑤
文言文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 ① ,其母方 ② 织。孟辍然 ③ 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⑤ 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 恒过 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 裂 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 ① ,其母方 ② 织。孟辍然 ③ 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⑤ 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 恒过 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 裂 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 ① ,其母方 ② 织。孟辍然 ③ 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⑤ 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 恒过 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 裂 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 ① ,其母方 ② 织。孟辍然 ③ 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⑤ 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 恒过 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 裂 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⑤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1)常常犯错误 (2)割断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1.(1)常常犯错误 (2)割断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1.(1)常常犯错误 (2)割断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1.(1)常常犯错误 (2)割断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看了 文言文阅读。甲人恒过然后能改...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补阙真言读错字怎么办?外公去世后,我为其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前几遍是气声读,后来读出声音,又几 2020-06-10 …
读书笔记必须要的1天之内四大名著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里面找格式如下:好词10个好句2个读后心 2020-06-13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 2020-06-16 …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17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阅 2020-06-16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 2020-06-29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 2020-07-13 …
加标点问答今天我向你们推荐一本书书名是真理的火种这本书记叙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翻译印刷保存的经 2020-11-11 …
管好自己就能飞之三思而后言读后感300字不是整本书是三思而后言这个篇章的读后感 2020-11-29 …
一名同学朗读结束后,有人说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差,根本不适合担任志愿者,回家好好学学吧.你听后心里很不 2020-12-06 …
填出下面每个成语的第一个字,然后把填出的字连起来读一读,猜一个字谜.()()()()()()()心定 2021-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