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英语翻译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开宝中拜参知政事.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

题目详情
英语翻译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开宝中拜参知政事.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意以属端.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①.一日,内出手扎,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益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②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复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得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知?”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以亲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至继迁之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端姿仪瓌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虽履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善与人交,轻财好施,未尝问家事.李惟清自知枢密改御中丞,意端抑也,及端免朝谒,及弹奏常参官疾告逾年受奉者,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端曰:“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注】①千牛备身:皇帝的侍卫官.②保安军:军是宋朝的行政区域,相当于州或府③备位:谦词,聊充官位(宰相)的意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吕端,字易直,是幽州安次人.(宋太祖)开宝年间被授职为参知政事.当时赵普主持中书省,曾经说:“我观察吕公向皇上奏事,得到嘉奖不曾高兴,遇到挫折不曾害怕,也不表现在言谈话语中,真是宰相的气度啊.”太宗想要用吕端为相,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太宗说:“吕端小事上糊涂,大事上不糊涂.”已经属意于吕端.吕端任宰相,谨慎稳重,主抓要领,办事清平简约.他考虑与寇准同在朝班,而自己先居宰相之位,担心他内心不平,就奏请皇帝任他为参知政事,和宰相分开日期轮流统领群臣,主持朝政,上朝时,一起登政事堂,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时一般同事上朝与皇帝议事对答时,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一天,宫内传出皇帝的手书,命令说从今以后中书省的事务必须经过吕端详细斟酌,才能上奏皇帝.吕端更加谦让不敢承当.
当初,李继迁骚扰西部边境.保安军奏报说捉住了李的母亲,此时太宗想处死李母.因为寇准任枢密副使,便单独召见,踉他商量此事.寇准回去时,经过宰相办公之处,吕端猜想是商议大事,便说:“边境上的日常事务,我不必参与知晓.如果是军国大事,我位居宰相,不能不知道.”寇准就告诉了事情的原委.吕端说:“怎么处理这件事?”寇准说:“想要在保安军北门外将李母斩首,以此来惩戒凶贼逆臣.”吕端说:“如果一定要这样办,可真不是合适的办法.希望您暂缓办理,我将再去上奏.”进了朝堂,他就说:“从前项羽抓住了太公(刘邦之父),想要将他处以烹刑.高祖说:‘(如果你一定要烹他)希望能分给我一杯肉羹.’办大事的人,不顾虑他的父母,更何况李继迁这样的悖逆之人呢?陛下今天杀了李母,明天就能捉住李继迁吗?如果不能捉住他,那就只是跟他结下怨仇,更会坚定他的叛逆之心而已.”太宗说:“那怎么办呢?”吕端说:“依照臣的愚见,应当在延州安置李母,使李继迁对我归心,而他母亲的生死又掌握在我们手里.”太宗拍着大腿,连连称好,并说:“要不是爱卿,几乎误了我的大事.”就采用了他的对策.到继迁的儿子时终于向我朝纳款归附,这是吕端的功绩.
吕端不仅仪态俊秀,而且胸襟开阔,器量很大,善于谈笑自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虽然屡次遭到贬斥,但吕瑞并不在意.他善于与别人交朋友,不重钱财,乐于助人,不曾过问家事.李惟清从枢密使改任御史中丞后,自认为是吕端在暗中压制他的提升,等到吕端有一次没有入朝觐见的机会,在日常参朝的官吏和中书省官员中弹劾奏闻,想要控告中伤吕端.吕端(坦然地)说:“我行得正,问心无愧,风言风语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