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强弩之末匈奴来请和亲①,天子下议②。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④。不如勿许,兴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强弩之末 匈奴来请和亲①,天子下议②。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④。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⑤,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⑥。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⑦。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⑧;冲风之末⑨,力不能漂鸿毛⑩。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注释】 ①匈奴:北方游牧民族。秦汉时活动于大漠南北广大地区,并不断南下侵扰。和亲:两个政权或民族间的和好亲善,也指两个政权或民族间的具有政治目的的联姻。②下议:下交群臣议论。③习:熟悉。胡:指匈奴。④率:大概,一般。倍:通“背”。违背,背叛。⑤鸟举:鸟飞。⑥不属为人:不隶属中国为百姓。⑦敝:破,疲敝。⑧鲁缟:鲁地出产的素绢,十分轻薄。⑨冲风:猛烈的风。⑩漂:通“飘”。飘扬;吹动。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 (2)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3)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4)匈奴负戎马之足 (5)难得而制也 (6)则人马罢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 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2)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小题3:王恢主张“”兴兵击之,他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的?安国主张和亲,又是从什么角度思考的?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1)屡次(2)通“背”。违背(3)发(4)仗恃(5)对付(6)通“疲”,疲劳 小题2:(1)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 (2)汉军行几千里路去争夺胜利,就会人马疲惫,匈奴人就会凭借他们的完整压倒汉军的疲敝。 小题3:王恢是从匈奴不讲信用,盟约靠不住的角度,主张只能“兴兵击之”。安国认为,既然没法打,那么还不如和亲好,他是从长久平安角度思考的。 |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译文】 匈奴前来请和亲,汉武帝将这件大事交付群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屡次担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议论说:“汉朝和匈奴修好,一般不过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们。”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取得胜利。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他们的土地也不能算疆域扩展,拥有了他们的百姓也不能算国力强大,他们从上古起就不属于我国百姓。汉军行几千里路去争夺胜利,就会人马疲惫,匈奴人就会凭借他们的完整压倒汉军的疲敝。况且强弩的力量到了终极,箭矢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猛烈的风到了最后,力量不能飘起轻细的鸿毛。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劲,而是到了最后,是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 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日本,一个官员可以同时担任某县的知事和参议员或者众议院的议员吗?地方还有县议会是吗?那知事是不是 2020-05-14 …
( )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 )在他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可是林肯( 2020-05-17 …
林肯年轻有才华,当他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很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你 2020-05-17 …
针对漫画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80字左右漫画:孩子手握“电视报”高兴地跳着说:“爸爸上电视了!”,母亲 2020-05-1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过母亲节,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 2020-05-17 …
综合性学习。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假如我国的母亲节 2020-05-17 …
“战”的表现“和”的表现北宋与辽北宋曾出兵伐辽,1004年,辽伐宋,宋真宗亲征,打退辽军1005年 2020-06-17 …
鞋匠的儿子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当时美 2020-06-17 …
在林肯小时候,他的父亲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一处农场,之所以价格较低,是因为地上有很多石头.他母亲建议 2020-06-19 …
给这段文字补写几句恰当的议论句母亲一直悉心照料我的病.我拖着孱弱的身子,在母亲搀扶下走出了那片白色 2020-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