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分别进行了怎样得创新实践
题目详情
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分别进行了怎样得创新实践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是在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对夺取胜利的创新.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起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旗帜,肩负起独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实行武装斗争,经过创建、发展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广州、海陆丰、湘东、湘南、黄安等地的工农群众在武装起义中建立起来的红色政权,先后被优势的反动势力摧残了.1928年4月,朱德等率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的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所部会师,井冈山红色政权和革命力量得到加强.
但是,这小块地区的红色政权仍处在强大的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仍不断地遭到优势敌军的“围剿”.在这样的形势下,“红旗到底打得多久?”革命能不能在农村根据地坚持下去,并发展起来,成了党必须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不回答这个问题,中国革命就不能前进一步.
为此,1928年5月,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作报告,总结工农革命军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经验,提出深入土地革命,加强根据地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和党组织建设的任务,初步回答了这个问题.
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这个决议案的第一部分“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即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毛泽东在文中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以及中国红色政权的实质,总结了井冈山根据地及其他地区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的经验教训,首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存在的原因和条件,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
会后不久,毛泽东于同年11月代表中共红四军前委给中央写报告,即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一文,进一步总结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进一步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得出中国红色政权能够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结论.毛泽东指出:由于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帝国主义、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当时条件下中国农村区域小块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五个方面的原因和条件:一是中国的地方性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各派新旧军阀之间的矛盾以至连续不断的战争,给革命力量的发展以可乘之机;二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影响,还留在中国广大区域的工农群众之中;三是由于引起中国革命的矛盾没有解决,全国革命形势在继续向前发展;四是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支持的红色政权;五是红色政权的共产党组织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的主力从井冈山出发,向赣南、闽西进军.经一年多的艰苦转战,红四军同其他红军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并且在赣南、闽西地区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础.在同一时期,赣东北、洪湖、湘赣边、鄂豫皖以及其他农村革命根据地也都在不断粉碎敌军进攻中站住了脚,获得了初步发展.这样,“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也就是毛泽东论证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问题,已经由实践作了肯定的回答.
毛泽东提出的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三者结合起来,它为党在大革命失败后成功地把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党在经济建设时期的创新实践.
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已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1987年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强调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已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起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旗帜,肩负起独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实行武装斗争,经过创建、发展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广州、海陆丰、湘东、湘南、黄安等地的工农群众在武装起义中建立起来的红色政权,先后被优势的反动势力摧残了.1928年4月,朱德等率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的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所部会师,井冈山红色政权和革命力量得到加强.
但是,这小块地区的红色政权仍处在强大的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仍不断地遭到优势敌军的“围剿”.在这样的形势下,“红旗到底打得多久?”革命能不能在农村根据地坚持下去,并发展起来,成了党必须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不回答这个问题,中国革命就不能前进一步.
为此,1928年5月,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作报告,总结工农革命军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经验,提出深入土地革命,加强根据地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和党组织建设的任务,初步回答了这个问题.
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这个决议案的第一部分“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即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毛泽东在文中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以及中国红色政权的实质,总结了井冈山根据地及其他地区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的经验教训,首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存在的原因和条件,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
会后不久,毛泽东于同年11月代表中共红四军前委给中央写报告,即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一文,进一步总结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进一步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得出中国红色政权能够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结论.毛泽东指出:由于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帝国主义、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当时条件下中国农村区域小块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五个方面的原因和条件:一是中国的地方性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各派新旧军阀之间的矛盾以至连续不断的战争,给革命力量的发展以可乘之机;二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影响,还留在中国广大区域的工农群众之中;三是由于引起中国革命的矛盾没有解决,全国革命形势在继续向前发展;四是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支持的红色政权;五是红色政权的共产党组织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的主力从井冈山出发,向赣南、闽西进军.经一年多的艰苦转战,红四军同其他红军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并且在赣南、闽西地区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础.在同一时期,赣东北、洪湖、湘赣边、鄂豫皖以及其他农村革命根据地也都在不断粉碎敌军进攻中站住了脚,获得了初步发展.这样,“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也就是毛泽东论证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问题,已经由实践作了肯定的回答.
毛泽东提出的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三者结合起来,它为党在大革命失败后成功地把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党在经济建设时期的创新实践.
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已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1987年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强调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已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看了 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分别进行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改革现行经济运行体制B.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开创有 2020-04-22 …
农民们评价村民选举是在党的领导下的“第二次革命”,可有些干部、特别是那些怕在选举中丢了官的当权者却 2020-05-17 …
我的测序结果存在这样的polyT结构,我想以此位点设计引物,请问可行吗?GAATGCCTTTTTT 2020-07-21 …
为什么不是B?14.当前我国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A.机构改革B.政府职能改革C. 2020-11-05 …
在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被誉为改革先行者的深圳推行大部制,政府部门从46个大幅度精简到31个,合 2020-11-25 …
在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被誉为改革先行者的深圳推行大部制,政府部门从46个大幅度精简到31个,合 2020-11-25 …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该 2020-12-29 …
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 2020-12-31 …
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 2020-12-31 …
五色旗是辛亥革命中江浙地区首先使用的旗帜,设计者的理念是:“(五色旗)既可表明革命行为系为整治改造而 2021-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