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请高手回答: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大散文概念?《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作业

题目详情
请高手回答: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大散文概念?
《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作业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我们对散文概念发生的模糊认识,以郁达夫先生《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为代表:“中国古来的文章,一向就以散文为主要的文体……正因为说到文章就指散文,所以中国向来没有‘散文'这一个名字.若我的臆断不错的话,则我们现在所用的‘散文'两字,还是西方文化东渐后的产品,或者简直是翻译也说不定.”这代表了很多人对散文的模糊认识,这遮蔽了我们固有的丰富的散文理论,有必要对散文这一概念的源起及其内涵作一认真梳理.
散文新概念的发生与佛教之关系研究
1、散文概念首创于佛门.
梳理中国散文理论史,我们发现,散文一词不仅原创于中国,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散文的概念最早出自佛教徒口中.《宋高僧传》卷三《唐大圣千福寺飞锡传》:“(锡)天宝初游于京阙,多止终南紫阁峰草堂寺,属不空当途传译,慎选英髦,锡预其数,频登笔受润文之任,代宗永泰元年四月十五日奉诏于大明宫内道场,同义学沙门良贲等十六人参译《仁王护国般若经》并《密严经》,先在多罗叶时并是偈颂,今所译者多作散文.不空与锡等及翰林学士柳抗重更详定,锡充证义正员,辞笔不愧斯职也.”①按赞宁《进高僧传表》:“臣僧赞宁等言自太平兴国七年伏奉敕旨,俾修《高僧传》与新译经同入藏者……端拱元年十月日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赐紫臣赞宁上表.”则《高僧传》始修于太平兴国七年,成于端拱元年十月.散文概念最早出现于此时.《宋高僧传》的材料多来源于碑文,如果那样则散文一词也可能出现更早,为中唐代宗年间了.
这里散文与偈颂相对.偈颂的特点是讲押韵,句式多四言,比较工整,那么与偈颂相对的散文则是散体了,它不追求押韵与句式的工整.“今所译者多作散文”这里的散文明显具有文体意义.同一时期还出现了散语的概念.
2、散语与散文
散语一词,较早见于《容斋随笔》卷一:“窃观阁下辅政既以经术取士,又使习律习射而医书画悉皆置博士,此其用意,岂独遗文章乎,而自顷以来此道几废,场屋之间,人自为体,立意造语无复法度,宜诏有司取士以古文为法,所谓古文,虽不用偶俪,而散语之中暗有声调,其步骤驰骋亦皆有节奏,非但如今日苟然而已.”②而散语词源学上的来历也是出于佛教.《容斋随笔》卷一,六十四种恶口条:“《大集经》载六十四种恶口之业曰:粗语、软语、非时语、妄语……”③.散语即为恶口之一,则有非正统、非主流的文化因子,又有随意、散漫的特点.同时期的陈师道,也使用散语一词:“国初士大夫例能四六,然用散语与故事尔.”④又“世语云:苏明允不能诗,欧阳永叔不能赋,曾子固短于韵语,黄鲁直短于散语,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韩诗如秋怀别元协律,南溪始泛皆佳作也,鲍昭之诗华而不弱,陶渊明之诗切于事情但不文耳.”这里,散语是与韵语相对的,是无韵之文(散文)的含义,已经具有文体学上的意义.而世语云是流行的说法,广泛的说法的意思,则散语是一得到广泛认可的词语.
散语有散漫、随意之句式、语体的意思,和散文一样有文体的含义.而散文一词,文体意义更鲜明,而散语渐渐被中国古代文论淡忘了.
3、译经体?古文?散文
散文概念出现于佛门,是中古时期佛教文化高度发达,佛教文学高度成熟的结果.过去儒门中人物一直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而释道二家则被目为无益教化的旁门左道.《四库全书》存书3461种79309卷,释家文字只有13部312卷,道家只有44部432卷,总共只占四库书目的百分之一.乾隆在编辑圣谕中明言“至儒书之外,阑入释典道经……不合朕意”.而现存明代《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5485卷,宋代开宝大藏经即达1076部,5048卷.释道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忽视佛道的思想显然是一种文化偏见.
魏晋时期佛教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译经运动.据统计,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安世高译经始至北宋景?四年(1037年),计有知名译家192人,译出佛典1333部,5081卷(其中宋代译500卷).如果和同一期的文章相比,清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共746卷,再加上《全唐文》1000卷,佛家与儒家的著作数量之比是三比一.从文体上看,胡适曾说当年的骈体文几乎涵盖了一切,可偏这个传道的译经文字装不下,只能用古文来写.事实上,译经体是无数译经大师在古文的基础上,吸收梵文的优点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比较质朴、通俗、奇句单行的优美散文.
除了佛经文学外,还有本土僧人的制作,一类是与儒道论辩、阐述佛理的著作,他们收入于《弘明集》和《广弘明集》及《法苑珠琳》等,其中有部分宏扬佛理的文字,著名的如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僧肇《肇论》、谢灵运《与诸道人辩宗集结》、宗炳《明佛论》等皆长于论辩,思维精致,推理严密,论说成就为本土议论文字不及,形式上散句单行,时用口语,偶有骈俪,但绝非齐梁形式主义.另一类是传记作品,慧皎《高僧传》、道宣《续高僧传》等等,它们记人记事都大有可取之处.
辉煌的译经文学和佛学作品需要自己的话语对这种文体进行表述.印度是一个文体理论和文体思辨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印度古典文名著有婆摩诃的《诗庄严论》,它注重讨论文体和修辞,把诗分为有韵律的和无韵律的两种,即韵文体和散文体.檀丁(约七世纪)的《诗境》第一章也主要讨论文体区别和风格类型,将诗(文学)的形式分为三体:有韵律体(诗),无韵律体、杂体.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印度的文体理论、格律修辞理论也一并传入中国,比如文笔之辩,永明体的对偶理论皆受印度文论的影响.
公元八世纪左右伴随排佛复儒思潮的古文运动,大力提倡“古文”理论,试图建立话语上的一统地位.而与之相对立的受排挤打击的佛教一派必不愿接过古文的大旗,而必创立自己的话语体系,亦即“散语”、“散文”了.所以散文由佛教界人士创造看似个人行为的偶然,实则文化交流与冲突中的必然.
看了 请高手回答: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最富文采,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散文成熟的著作是  2020-06-08 …

在中国文学史上,从文学体裁发展来看,人们一般的提法都是先秦“散文”、楚辞、汉()、唐诗、宋词、元曲  2020-06-09 …

下列一段文字的①~⑧中,依次选填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①唐诗、宋词并立的一座艺  2020-06-09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的确,我们很难简单地概括出中国文学的传统,但大约不会有人否认,  2020-06-11 …

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是A哲学散文集B历史散文集C文学散文集D艺术散文集最好说明理由  2020-07-25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我国文学史上,散文是最为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它包括汉以  2020-11-21 …

近年来,很多国家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汉语热”源自中国文化散发出的独特的魅力。为了满足海外学习者的需  2020-11-22 …

汉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A.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词藻华丽  2020-11-30 …

散文阅读(10分)读曹操的诗曹操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奇人,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伟大的  2020-12-06 …

对于文学常识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陆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海星》、《囚绿记》等,译  2021-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