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甲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题目详情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
甲 |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孔子为什么将富贵比作“浮云”?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上述语录及孔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加以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君子”与“小人”是经常出现的两个词,我们经常拿这两个词来评判一些人的思想和行为。有人说:君子对事不对人,好求同存异,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而小人则对人不对事,好结党伐异,喜欢掩饰自己的过错。 2.上述的文字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
甲 |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孔子为什么将富贵比作“浮云”?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上述语录及孔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加以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君子”与“小人”是经常出现的两个词,我们经常拿这两个词来评判一些人的思想和行为。有人说:君子对事不对人,好求同存异,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而小人则对人不对事,好结党伐异,喜欢掩饰自己的过错。 2.上述的文字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孔子为什么将富贵比作“浮云”?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上述语录及孔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加以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2.上述的文字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甲
甲
甲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孔子为什么将富贵比作“浮云”?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上述语录及孔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加以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孔子为什么将富贵比作“浮云”?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上述语录及孔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加以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乙
乙
乙2.上述的文字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的文字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1)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跟云烟”;浮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已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2)一致。孔予认为义与利并不是绝对矛盾的,他不反对正当地求利;但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孔子认为要以“道”和“义”为重,反对见利忘义。(意对即可)
2.符合。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因为“君于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对即可) 1.(1)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跟云烟”;浮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已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2)一致。孔予认为义与利并不是绝对矛盾的,他不反对正当地求利;但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孔子认为要以“道”和“义”为重,反对见利忘义。(意对即可)
2.符合。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因为“君于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对即可) 1.(1)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跟云烟”;浮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已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2)一致。孔予认为义与利并不是绝对矛盾的,他不反对正当地求利;但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孔子认为要以“道”和“义”为重,反对见利忘义。(意对即可)
2.符合。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因为“君于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对即可) 1.(1)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跟云烟”;浮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已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2)一致。孔予认为义与利并不是绝对矛盾的,他不反对正当地求利;但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孔子认为要以“道”和“义”为重,反对见利忘义。(意对即可)
2.符合。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因为“君于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对即可)
1.(1)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跟云烟”;浮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已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2)一致。孔予认为义与利并不是绝对矛盾的,他不反对正当地求利;但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孔子认为要以“道”和“义”为重,反对见利忘义。(意对即可) 2.符合。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因为“君于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对即可) |
(2)一致。孔予认为义与利并不是绝对矛盾的,他不反对正当地求利;但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孔子认为要以“道”和“义”为重,反对见利忘义。(意对即可)
2.符合。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因为“君于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对即可)
(2)一致。孔予认为义与利并不是绝对矛盾的,他不反对正当地求利;但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孔子认为要以“道”和“义”为重,反对见利忘义。(意对即可)
2.符合。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因为“君于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对即可)
(2)一致。孔予认为义与利并不是绝对矛盾的,他不反对正当地求利;但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孔子认为要以“道”和“义”为重,反对见利忘义。(意对即可)
2.符合。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因为“君于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对即可)
(2)一致。孔予认为义与利并不是绝对矛盾的,他不反对正当地求利;但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孔子认为要以“道”和“义”为重,反对见利忘义。(意对即可)
2.符合。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因为“君于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对即可)
看了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面...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科研人员在某地相同环境条件下的甲、乙、丙、丁四个富含浮游藻类的人工鱼塘中放养了数量相同的鱼苗.甲中 2020-05-17 …
六下基础应用有甲乙两个粮仓,如果从乙仓运走15吨粮食,那么剩下的甲乙两仓存粮的比是2:1,如果从甲 2020-05-22 …
有甲乙两个粮仓如果从乙仓运走有甲乙两个粮仓,如果从乙仓库运走25t粮食,那么剩下的甲乙两个仓库的比 2020-06-17 …
甲乙相互指责对方为什么?甲乙两人路上相约,甲对乙说:“下午只要是晴天我就去访你.”乙对甲说:“下下 2020-06-18 …
甲乙两舱锁存粮食的比是5:4,现在从加仓运走45%的粮食,从乙仓运走100吨粮食甲乙两舱所存粮食质 2020-07-04 …
六年级数学甲,乙,丙三辆汽车运一批粮食,甲车运全部粮食的1/3,甲车运的3/5与乙车运的11/15 2020-07-21 …
甲乙两仓一共有220吨粮食,甲用去了2分之1,乙用去了5分之1,甲乙剩下的粮食的比是5:8.问甲乙两 2020-11-08 …
甲乙丙三辆车运送一批粮食,甲车运全部粮食的三分之一,甲车运的五分之三与乙车运的十五分之一正好相等,剩 2020-12-15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020-12-17 …
到底应该是“宜”还是“忌”在中华网的健康网页上,搜索到相邻的上下2条关于甲状腺结节的饮食内容。“甲状 2020-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