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材料二据《

题目详情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
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
材料二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奏“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四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种相对系统完整的体系,但是,从主流走向来看,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
——张阿利《文化新格局建构的历史根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他们在文化政策上有何相同之处?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鲁迅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4)以古代和近代的有力证据证明材料四中中国文化“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的观点。(4分)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
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
材料二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奏“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四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种相对系统完整的体系,但是,从主流走向来看,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
——张阿利《文化新格局建构的历史根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他们在文化政策上有何相同之处?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鲁迅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4)以古代和近代的有力证据证明材料四中中国文化“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的观点。(4分)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
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
材料二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奏“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四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种相对系统完整的体系,但是,从主流走向来看,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
——张阿利《文化新格局建构的历史根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他们在文化政策上有何相同之处?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鲁迅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4)以古代和近代的有力证据证明材料四中中国文化“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的观点。(4分)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
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
材料二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奏“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四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种相对系统完整的体系,但是,从主流走向来看,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
——张阿利《文化新格局建构的历史根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他们在文化政策上有何相同之处?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鲁迅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4)以古代和近代的有力证据证明材料四中中国文化“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的观点。(4分)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
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
材料二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奏“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四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种相对系统完整的体系,但是,从主流走向来看,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
——张阿利《文化新格局建构的历史根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他们在文化政策上有何相同之处?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鲁迅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4)以古代和近代的有力证据证明材料四中中国文化“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的观点。(4分)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
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
材料二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奏“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四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种相对系统完整的体系,但是,从主流走向来看,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
——张阿利《文化新格局建构的历史根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他们在文化政策上有何相同之处?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鲁迅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4)以古代和近代的有力证据证明材料四中中国文化“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的观点。(4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4分)(1)财富 观:重义轻利;安贫乐道。核心:“仁”和“礼”。(3分)(2)态度:秦始皇压制;汉武帝尊崇。(2分)相同之处: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2分)(3)思想:对儒学的批判。(1分)原因:儒家思想是我...
看了 (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浸在水中的物体,当它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由于是同一物体,重力一定.所以悬浮  2020-05-16 …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一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  2020-06-25 …

关于力学的问题·水上漂浮的圆盘假设我要造一个漂浮在水上景观·是一个直径大约6米的圆盘漂浮在水上,可  2020-06-26 …

如图,碗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碗沉入水底时比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  2020-07-20 …

如图,碗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碗沉入水底时比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变  2020-07-20 …

关于《琵琶行》的细节题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签约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  2020-07-28 …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  2020-07-28 …

1.为什么空心可以增加V,不是V不变的吗?只是重力减少吧,所以才浮力大?可是它又是漂浮的,不就F浮=  2020-12-04 …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  2020-12-30 …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