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浣溪沙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是那首(簌簌衣巾落枣花)的浣溪沙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题目详情
浣溪沙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是那首(簌簌衣巾落枣花)的浣溪沙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本篇写的是作者“谢雨”途中的感受.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现在,不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意识活动来体验一下这首词的构思过程.
作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籁籁”之声传来耳际,并好象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这时,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些少三句,农村的季节特点,村中的劳动生活以及农村的贫困面貌,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接触并形象地折射出来.
下片写作者的感受和意识活动.“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在结构上,这一句又是倒叙,它说明前三句之所以从听觉方面来写,主要是因为酒意未消,路途遥远,人体困乏,故而写下来的只不过是睡眼朦胧中听来的片断,并非是视觉构成的完整统一的画面.“日高人渴”两句,虽然写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农民家里觅水的意识活动,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看来,苏轼似乎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读这样的词,会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可以嗅到当时农村生活的气息.这首词与前首有所不同,它主要写作者路途中的片断感受,其重点并不在于要反映农村的贫困面貌.由于灾后得雨,旱象解除,作者的喜悦之情较前首也浓厚得多了.
这首词注重词句的锤炼而又不露痕迹.例如“簌簌”,有的评论家认为这两字放在句首是“句法倒装”,其实,作者的目的在于强调“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响,并合乎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写下落的形态.正因这两字放在“句首”,才说明作者是从“簌簌”声中得知枣花落在身上的.此外,“落”、“响”、“漫”、“敲”等字也均用得灵便而贴切.《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看了 浣溪沙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数学题!甲乙两筐枣,甲筐的里枣是乙筐的三分之五,如果从甲筐里拿出五十五个枣放入乙筐,则甲筐里的枣是  2020-04-06 …

2016年1月17日,枣庄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在新城会展中心举行,枣庄市市长李峰作政府工作报告.他  2020-05-13 …

王大爷采摘了一批含水量为75%的鲜红枣,把这批鲜红枣晒成400千克,含水10%的红枣,原来这批鲜红  2020-06-24 …

“卖枣了,卖枣了大枣小核,小枣无核!”卖枣者的吆喝声招来了众多的买枣人。旁边一位卖核桃的小伙子见到  2020-07-02 …

吞下两头尖尖的大枣核怎么办?吞下一棵两头尖尖的大枣核怎么办?想请问医生  2020-07-10 …

“卖枣了,卖枣了,大枣小核,小枣没核!”卖枣者的吆喝声招来了众多的买枣人。旁边一位卖核桃的小伙子见  2020-07-14 …

山东省沾化县是全国闻名的“冬枣之乡”,仅枣树一项就使农民人均收入超过7000元。“沾冬二号”冬枣含  2020-07-17 …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枣庄因枣而得名。红枣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喜光,好干燥,耐干旱。D地红  2020-11-13 …

滨州市沾化县是全国闻名的“冬枣之乡”,仅枣树一项农民人均收入就超过7000元。“沾冬二号”冬枣含糖量  2020-11-13 …

现有甲、乙两箱红枣,每箱内装有1750个,若从乙箱拿出若干个红枣放入甲箱后,甲箱的红枣个数恰好是乙箱  2020-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