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有着歌的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在
题目详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有着歌的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国语·周语上》载厉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礼记·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做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歌则不同。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 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歌不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治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且由于政治言说性质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大雅》《小雅》。 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将诗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其教化作用。诗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 不过,即使是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诗则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由于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下来,但配诗之乐是后来附加的。 (选自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有删改) 小题1:下列有关先秦“诗”与“歌”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诗是西周礼乐政治活动的产物,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一方面可以补察时政,另一方面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是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 |
| |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因为什么而快乐?(作文)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道“人之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他是以百 2020-05-09 …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的而并列?顺承?转折? 2020-05-20 …
这句古文问出自哪里?有乐而无舞,似聋者知音而不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乐舞合节,谓之中 2020-06-03 …
礼记,乐情篇“乐师辨乎声诗,故北面而弦”的意思?乐师辨乎声诗,故北面而弦.为什么乐师懂得声诗,就要 2020-06-04 …
陈寅恪说的由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由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由三代而上,治 2020-06-22 …
解释多义词三十而立的立可以为师矣的为为人谋而不忠乎的为人不知而不愠的而学而不思则罔的而切问而近思的 2020-07-23 …
文言文中的而下面有几句文言文句,请把其中"而"的意思写出来(如:表承接,转折),并进行分类1.若夫日 2020-11-26 …
[请各位语文高手指教]指出以下各句子中“而”字的用法.A.表示并列关系B.表示承接关系C.表示修饰关 2020-11-26 …
关于自然数的疑问一个方面,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有限数,另一个方面,所有的自然数的个数却是无限的.这样矛盾 2020-11-28 …
跳广场舞,是当下城市大妈们最为流行的健身娱乐方式.夜幕降临,居民区里,播放器里的高音喇叭播放着优美动 2020-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