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题目详情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1.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藕香残玉簟秋”,描述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席子已生秋凉。在这秋的氛围中,突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云中谁寄锦书来”言不得夫君书信的记挂和相思。“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收到书信后登楼望月,以此表达词人的思念之情。 C.“花自飘零水自流”句,兼提落花、流水两个意象,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的年华消逝。 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时,由己推人,想见对方的愁思,既见写作手法的高明,也足见双方感情的深笃。 2.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的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与《李清照词两首》中哪一首所表现的情感接近,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是词人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作者也是北人,避难南下,作者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之感,因而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词作用一个“愁”字收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2.对比突出,“眉头”与“心头”相对,“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之大和程度之深。绘形绘神,“眉头”重在写外形的相思苦,“心头”重在写内心的相思苦;“才下”重在写压抑相思,“却上”重在写无法压制的苦痛。(意对即可) 3.与《醉花阴》接近,都是词人早期作品,表现的是秋天思念夫君之情。譬如在前者是盼“锦书”来,“锦书”特指夫妻、情侣间的书信;后者是在“佳节又重阳”之时,更盼夫君归来团聚,不至则感觉“半夜凉初透”,不仅凉意袭人,更有孤独凄凉之意。(意对即可) 4.D |
看了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这两句诗怎么解释诗曰:死生今忽异,欢娱意不同.又曰:寒云轻重色,秋水去来波. 2020-06-03 …
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自古为 2020-06-09 …
“一弯暖玉凌波小,两瓣秋莲落地轻”是不是古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原文是什么? 2020-06-16 …
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寄远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 2020-06-20 …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小题。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 2020-06-20 …
仿写句子: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 2020-06-20 …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的,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句子仿写) 2020-06-20 …
风轻云淡秋月寒,天高鸟飞情悠远,请对出下两句! 2020-07-08 …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秋千,一个大人(较重)和一个小孩(较轻)分别荡着这两个秋千,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荡的次 2020-07-11 …
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 2020-0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