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登舍身台[明]戚继光向来曾作舍身歌,今日登临意若何?指点封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登舍身台[明]戚继光向来曾作舍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登舍身台 [明]戚继光 向来曾作舍身歌,今日登临意若何?指点封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登舍身台 [明]戚继光 向来曾作舍身歌,今日登临意若何?指点封疆余独感,萧疏鬓发为谁皤? 剑分胡饼从人后,手掬流泉己自多。回首朱门歌舞地,尊前列鼎问调和。 【注】①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舍身台”在河北遵化。 ②封疆:诗中指边界。③皤:白。④胡饼:即烧饼,指干粮。⑤列鼎:列鼎而食,指权门的豪华生活;调和:菜肴的味道。 小题1:本诗前三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诗后四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诗的前三联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为国为民尽心竭力的爱国将军(将领)形象。(1分)向来立志为国“舍身”;不顾鬓发“萧疏”斑白来为国保护“封疆”(镇守边关);身先士卒,与将士们同甘共苦。(3分,一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小题2:使用对比手法。(1分)将眼前将士们风餐路宿的艰苦生活(吃着只有用剑才能分开的烧饼,喝着凉凉的山泉,就感到很满足了)与王公权贵的醉生梦死(品尝着山珍海味,还嫌不够味)进行对比(1分),表达了对王公权贵(的醉生梦死)的不满(批判、讽刺)(1分)。(或:虚实对比,实写眼前将士们风餐路宿的艰苦生活,虚写王公权贵的醉生梦死。如果答“虚实结合”并有分析给2分) 这首诗借写登临舍身台之事,表达了作者舍身为国的壮志,对那些只顾个人享乐、不顾国家前途命运的权贵们进行了严厉斥责。诗的前二句表明作者一贯的志向。“曾作”,言诗人登台作诗、明舍身之志己非此一次,足见其志之坚、之恒;“意若何”,用一问句形式,言其登台心绪如潮,引出下面的无限感慨。接下去四句,写自己在镇守边关的军旅生涯中,头发变白、变稀了,却仍愿身先士卒,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剑分胡饼从人后,手掏流泉己自多”。从中我们可以真切地仰视到一个为国为民尽心竭力,却不愿有一点个人享受的将军的高大形象。最后,作者揭露了达观权贵们听歌看舞、吃喝玩乐、醉生梦死的丑行,从而更加衬托出作者对国事的忠心耿耿。 |
小题1: 试题分析:分析诗歌所刻画的形象,先要读懂诗句意思,并且借助诗题、作者和注释结合分析。此题把分析对现象限定在诗歌前三联。首联讲的是人物(不难看出此人就是作者戚继光)的“向来”和“今日”:向来就立下舍身为国的壮志,今日此志仍存心中。第二联讲诗人不顾头发已斑白稀疏仍在指挥保卫边疆。第三联讲诗人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根据这前三联的意思,再结合注释和作者情况分析,答案不难得出。注意:答题时顶好先答一句总提,再根据三联内容分别说明。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问的是表现手法,但同样需要结合注释读懂诗句内容。可在回答前一题的基础上考虑:前三联描绘的的是一个为国为民尽心竭力的爱国将军形象;第四联讲的是权门的豪华生活。于是,“对比”这个概念自然会出现在头脑中,这里既有正反人物的对比,也有实写和虚写的对比。 |
看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登临意”到底是什么意? 2020-05-2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少笃学,工文辞。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 2020-06-09 …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近日拜读了你的大作,我心中顿有一种大彻大悟之感.B.您大驾光 2020-06-18 …
一支登山队在海拔3020米处设置大本营,第一天向上攀登了352米,第二天雨风暴想下撤了250米,第 2020-06-26 …
10.下列哪个选项可获得专利().19.《著作权法》所称“发表”的含义指的是将作品().向公众公开 2020-07-13 …
找钱的阅读答案是什么.当我第一次走进威格登先生的糖果店时,大概四岁.一进门,就被满柜可爱的糖果吸引住 2020-11-02 …
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派生来的新项目,它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以其独有的登临高处的征服感吸引了众 2020-11-0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要去那里,回答是:“ 2020-11-06 …
把句子补充完整:夜幕降临了,登山队员们面临的困难越发大了, 2020-12-10 …
2005年5月22日,中国登山测量队队员又一次成功登顶,对珠穆朗玛峰重新进行了测量.测量队员向上攀登 2020-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