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体诗有哪些古体诗
题目详情
古体诗有哪些
古体诗
古体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五言体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五言诗是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当然,《诗经》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说明五言诗形成于此一时期.古代本有五言诗起于李陵《与苏武诗》的说法,但后人多加以否认,如苏软题(文选动便说:“李陵、苏武,五言皆伪.”又有说五言起于《古诗十九首》,也未获广泛赞同.大抵五言诗系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
秦始皇时的民歌《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就是使用五言.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也是五言.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要算班固的《咏史》.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
六言体
六言诗属古风类诗文,已不多见到了.
六言诗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在《诗经》中已有萌芽.其后诗人也偶尔写过六言四句的短诗,如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归,鸟啼山客犹眠.''
六言散句最早散见于《诗经》.其中有单句,亦有偶句.如“室人交遍谪我”、“室人交遍摧我”(《邶风·北门》),“行役夙夜无已”、“行役夙夜无寐”(《魏风·陟岵》),“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豳风·七月》),“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魏风·伐檀》).正是因为《诗经》中有这么多的六言句,挚虞和刘勰论六言诗的起源,才追根溯源到这里.但是,《诗经》中的六言诗仅是散句,既比较少见,又没有两句以上的六言句连续出现的情况.所以,如果以为在《诗经》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完整的六言诗,显然缺少足够的证据.
到了《楚辞》,六言句不仅较为常见,而且有连续四句以上的情况出现.《离骚》的基本句式是上七下六,如“驷玉虬以乘笲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玄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珥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这样一种句式,如果去掉上句的“兮”字,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六言诗的雏形.《九辩》中甚至出现了连续的六言句:“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因为,作为一种诗歌体式,如果能够独立成为一首诗,至少应该有四句以上,否则只能算是诗句,而不能算是一首完整的诗歌.可以说,《离骚》的上七下六句式及《楚辞》中大量出现的整齐的六言句,为六言诗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
完整而规范的六言诗是在建安时期才出现的.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六言诗,是孔融的三首六言诗.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诗文俱享名于当时.在诗歌创作上,他在借鉴《诗经》、《楚辞》和两汉乐府六言散句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完整的六言诗:
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乘衰,僭上虐下专威,万官惶怖莫违,百姓惨惨心悲.
郭李纷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1] .
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祁祁,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
孔融之后,曹丕、曹植兄弟皆有六言诗传世.曹丕有六言诗三首,其中《黎阳作诗》和《令诗》是规范的六言诗;《寡妇诗》形式为六言,但因每句第四字为“兮”字,因而可视为六言别体.
七言体
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七言体古代诗歌体裁,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它起于民间歌谣.先秦时期除《诗经》,《楚辞》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模仿民间歌谣写成的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韵文.西汉时期除《汉书》所载的《楼护歌》、《上郡歌》外,还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等七言通俗韵文.东汉七言、杂言民谣为数更多,如东汉末年的《小麦谣》、《城上乌》(司马彪《续汉书·五行志》)、《桓灵时童谣》"举秀才"(葛洪《抱朴子·审举》)都是很生动、通俗流畅的七言和杂言民间作品.相传汉武帝曾会聚群臣作柏梁台七言联句,但据后人考证,实系伪托,并不可靠.魏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的第一首文人创作的完整七言诗.以后汤惠休、鲍照都有七言作品.鲍照的《拟行路难》18首,不仅在诗歌内容上有很大扩展,同时还把原来七言诗的句句用韵变为隔句用韵和可以换韵,为七言体的发展开出了新路.从梁至隋七言体诗歌逐渐增多,至唐代七言诗才真正发达起来.七言诗的出现,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杂言体
杂言诗,因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而得名,其句中字数不定,最短仅有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其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便于无所拘束地表达思想感情.凡是以情致或气势胜的诗人,对于杂言诗都有极大的偏爱.
中国古代诗歌整齐划一的格律诗发展到中唐达到巅峰状态(代表诗人是杜甫),因为其形式上的诗美空间已经被唐代的大诗人挖掘而所剩有限,因此唐末五代中国的格律诗向杂言诗发展,形成一个对整齐划一而导致形式有些僵化的格律诗的反拨,而最终定型为“词”这一杂言诗体制形式.而词,最终发展到了“一代之文学”的高度,取得伟大成就.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五言体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五言诗是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当然,《诗经》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说明五言诗形成于此一时期.古代本有五言诗起于李陵《与苏武诗》的说法,但后人多加以否认,如苏软题(文选动便说:“李陵、苏武,五言皆伪.”又有说五言起于《古诗十九首》,也未获广泛赞同.大抵五言诗系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
秦始皇时的民歌《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就是使用五言.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也是五言.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要算班固的《咏史》.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
六言体
六言诗属古风类诗文,已不多见到了.
六言诗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在《诗经》中已有萌芽.其后诗人也偶尔写过六言四句的短诗,如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归,鸟啼山客犹眠.''
六言散句最早散见于《诗经》.其中有单句,亦有偶句.如“室人交遍谪我”、“室人交遍摧我”(《邶风·北门》),“行役夙夜无已”、“行役夙夜无寐”(《魏风·陟岵》),“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豳风·七月》),“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魏风·伐檀》).正是因为《诗经》中有这么多的六言句,挚虞和刘勰论六言诗的起源,才追根溯源到这里.但是,《诗经》中的六言诗仅是散句,既比较少见,又没有两句以上的六言句连续出现的情况.所以,如果以为在《诗经》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完整的六言诗,显然缺少足够的证据.
到了《楚辞》,六言句不仅较为常见,而且有连续四句以上的情况出现.《离骚》的基本句式是上七下六,如“驷玉虬以乘笲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玄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珥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这样一种句式,如果去掉上句的“兮”字,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六言诗的雏形.《九辩》中甚至出现了连续的六言句:“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因为,作为一种诗歌体式,如果能够独立成为一首诗,至少应该有四句以上,否则只能算是诗句,而不能算是一首完整的诗歌.可以说,《离骚》的上七下六句式及《楚辞》中大量出现的整齐的六言句,为六言诗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
完整而规范的六言诗是在建安时期才出现的.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六言诗,是孔融的三首六言诗.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诗文俱享名于当时.在诗歌创作上,他在借鉴《诗经》、《楚辞》和两汉乐府六言散句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完整的六言诗:
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乘衰,僭上虐下专威,万官惶怖莫违,百姓惨惨心悲.
郭李纷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1] .
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祁祁,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
孔融之后,曹丕、曹植兄弟皆有六言诗传世.曹丕有六言诗三首,其中《黎阳作诗》和《令诗》是规范的六言诗;《寡妇诗》形式为六言,但因每句第四字为“兮”字,因而可视为六言别体.
七言体
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七言体古代诗歌体裁,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它起于民间歌谣.先秦时期除《诗经》,《楚辞》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模仿民间歌谣写成的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韵文.西汉时期除《汉书》所载的《楼护歌》、《上郡歌》外,还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等七言通俗韵文.东汉七言、杂言民谣为数更多,如东汉末年的《小麦谣》、《城上乌》(司马彪《续汉书·五行志》)、《桓灵时童谣》"举秀才"(葛洪《抱朴子·审举》)都是很生动、通俗流畅的七言和杂言民间作品.相传汉武帝曾会聚群臣作柏梁台七言联句,但据后人考证,实系伪托,并不可靠.魏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的第一首文人创作的完整七言诗.以后汤惠休、鲍照都有七言作品.鲍照的《拟行路难》18首,不仅在诗歌内容上有很大扩展,同时还把原来七言诗的句句用韵变为隔句用韵和可以换韵,为七言体的发展开出了新路.从梁至隋七言体诗歌逐渐增多,至唐代七言诗才真正发达起来.七言诗的出现,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杂言体
杂言诗,因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而得名,其句中字数不定,最短仅有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其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便于无所拘束地表达思想感情.凡是以情致或气势胜的诗人,对于杂言诗都有极大的偏爱.
中国古代诗歌整齐划一的格律诗发展到中唐达到巅峰状态(代表诗人是杜甫),因为其形式上的诗美空间已经被唐代的大诗人挖掘而所剩有限,因此唐末五代中国的格律诗向杂言诗发展,形成一个对整齐划一而导致形式有些僵化的格律诗的反拨,而最终定型为“词”这一杂言诗体制形式.而词,最终发展到了“一代之文学”的高度,取得伟大成就.
看了 古体诗有哪些古体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关于古代诗词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旧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唐 2020-04-09 …
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体诗又称为诗近体诗包括律诗长律三大类从句式上分近体诗包括···每首句··第三近 2020-05-1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 2020-06-08 …
下列有关文体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古体 2020-11-2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 2020-11-28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又可分为四言诗、骚体 2021-01-23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歌、行、吟、引”分别是古 2021-01-23 …
下列关于古代诗词的判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旧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 2021-01-23 …
下列关于古代诗词的判断,有错的一项是()A.旧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 2021-01-23 …
下列关于古代诗词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旧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 2021-02-02 …
相关搜索:古体诗有哪些古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