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什么叫“知遇之恩”?典故出于何处?请问出自《三国演义》哪回?

题目详情
什么叫“知遇之恩”?典故出于何处?
请问出自《三国演义》哪回?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也说成“知遇之感”.
典出《三国演义》第九回.正饮宴间,忽人报曰:“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允怒曰:“董卓伏诛,士民莫不称贺;此何人,独敢哭耶!”遂唤武士:“与吾擒来!”须臾擒至.众官见之,无不惊骇:原来那人不是别人,乃侍中蔡邕也,允叱曰:“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汝为汉臣,乃不为国庆,反为贼哭,何也?”邕伏罪曰:“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见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
蔡邕和董卓的历史渊源是:
十常侍被清理后,蔡邕回到了家乡,过起了悠然的隐居生活.董卓掌权后,想“擢用名流”,来笼络早已消失怠尽的人心.于是就想起了赋闲在家的蔡邕,就派人去请,蔡邕知道董卓不是什么好人,但是又没办法,迫于董卓的淫威,只得应命而至.
董卓见蔡邕这样的鸿儒能来,非常高兴,“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闲,周历三台.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在三天之内,把蔡邕由从六百石的中级官员,升到了两千石的高级官员,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
到了初平元年,蔡邕更是官拜左中郎将,从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足见董卓对其的厚爱.然而就是如此,蔡邕仍不愿久侍董卓,曾考虑过东奔兖州(类似曹操的东奔,意为远离董卓,不为其用),但终因为蔡邕相貌比较特殊极易为常人所辨认而放弃了这个计划.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王允杀了董卓,掌握朝廷大权.按《后汉书》的记载,“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正是因为这饱含深意的叹息,葬送了蔡邕的性命.王允以蔡邕仍念董卓的旧情,把他划为董卓的余党,投入大牢处死,时年六十一岁.
看了 什么叫“知遇之恩”?典故出于...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假设你叫李华,暑假你去英国旅游,可是回国后发现你的相机落在旅馆了,所以你需要给旅馆负责人写一封信.  2020-08-04 …

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国强民富;错失机遇,遗患无穷。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依据图表  2020-11-10 …

放弃国外高薪待遇回国的李儒新现在是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副所长,获国家多项科技奖。在读高中的时候,他的写字  2020-12-01 …

放弃国外高薪待遇回国的李儒新现在是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副所长,获国家多项科技奖。在读高中的时候,他的写字  2020-12-01 …

放弃国外高薪待遇回国的李儒新现在是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副所长,获国家多项科技奖。在读高中的时候,他的写字  2020-12-01 …

2014年3月31日,从河南走出的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获得爱明诺夫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人.200  2020-12-12 …

2014年3月31日,从河南走出的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获得爱明诺夫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人。200  2020-12-12 …

2014年3月31日,从河南走出的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获得爱明诺夫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人。200  2020-12-12 …

中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惟一的办法是:迎上去!据此回答下题:1.两极格局瓦解后,中国面临的机遇有①国际环  2020-12-13 …

我国有许多人在国外学成后,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主要是因为()A.承担社会责任,用所学知识报效  2021-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