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致”到“科学”西学中源,这个词的意思是,西方学问源自中国。Science(科学)初到中国的时候,就遇到这种情况。中国士大夫问,Science是什么?
| 从“格致”到“科学” 西学中源,这个词的意思是,西方学问源自中国。Science(科学)初到中国的时候,就遇到这种情况。中国士大夫问,Science是什么?洋人说,通过实验方法,研究自然,获得知识。中国士大夫说,这种学问,中国自古有之,叫做“格致”,是“格物致知”的缩写,《四书集注》的作者朱熹先生解释说,“格”就是“到”,“格物致知”就是“到物质上面去研究物质,获得知识”,这不是你们的Science吗?洋人一听,大为叹服,从此Science便译为“格致”,在中国近代科技史上,使用了半个世纪。 朱熹先生教诲我们,从自身到万物,一草一木都要“格”(研究),今日格一物,得到一点知识,明日再格一物,又得到一点知识,积累多了,万物之理,豁然贯通。这套“格致”学问,表面上看,很像搞科研,却只是假象。原来朱熹先生所谓“格物”,不是动手动脚做实验,而是瞅着那物想问题;“格物”不是研究那物,而是通过那物反思自己的道德观,去恶从善,达到圣贤境界。在朱熹先生看来,真要用全副精力去研究实物,那叫“玩物丧志”;让你观察外物,为的是内省,好像参禅,与科研风马牛不相及。明朝的另一个理学家王阳明曾讥笑朱熹的“格致”说:“有一位朋友姓钱,想成为圣贤,我就让他去‘格’庭前竹子。钱先生面对竹子,‘格’了三天三夜,‘格’不出个道理。我就自己去试,‘格’了七天,也‘格’不出道理来。我们只好叹口气,说,圣贤是做不成了!”对此,胡适先生说,“王阳明这段话最可以表示中国的士大夫从来没有研究自然的风气,从来没有实验科学的方法,所以虽然有‘格物致知’的理想,终不能建立科学。” 《四书集注》里的“格致”与“科学”无关,却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终演变为“科学”。读《四书五经》,遇到“格致”二字,不能解为“科学”,否则,《四书五经》就读不懂;可读中国近代科技书刊,遇到“格致”二字,那意思却大致等同于“科学”。1866年,丁韪良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为学生编译《格致入门》,放在今天,与《科学入门》同义。1874年,徐寿和傅兰雅在上海创办“格致书院”,英文译作“上海综合工学院”,又创办中国第一份科学杂志,刊名为《格致汇编》,英文称作“中国科学杂志”,发行23种,译介了西方近代科学的方方面面。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各门科学学科,如数学、化学、电学、声学、光学、热学等等,都有了对应的中文译名,但“格致”向“科学”的过渡却步履维艰。 日本学者岛尾永康考证,日本最早将英文的Science译为“科学”的时间在1874年;中国科技史家樊洪业先生考证,中国最早引入“科学”二字的学者是康有为先生,他在1897年11月前编写的《日本书目志》一书中介绍了这样两本书:“《科学入门》,普及舍译;《科学之原理》,本村骏吉著。”樊先生说,“虽然中日两国的‘科学’在写法上没有差别,但中文从前无此词,康有为的书目志意味着把日文的‘科学’译为中文,是中文第一次出现‘科学’,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有其特殊意义。”同一年,严复先生开始翻译《原富》,将“格致”与“科学”并用。但直到十年后的民国初年,“科学”才逐渐取代“格致”,在中国学术界广泛流行。 (2005年12月《中国青年报》) | (1) | 关于中国古代“格致”之学的实质,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 ] | A. |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自然,获得知识。 | B. | 到物质上面去研究物质,获得知识。 | C. | 从自身到万物进行研究,最终达到万物之理豁然贯通。 | D. | 通过研究事物来反照自己的道德观,去恶从善,从而达到圣贤境界。 | | (2) | 关于中国近代对“科学”一词的理解和使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 | A. | 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科学”一词是康有为首次从日本借用过来的。 | B. | 中文“科学”一词的含义与英文Science的含义完全是一致的。 | C. | 《四书五经》里的“格致”不能理解为“科学”,但中国近代科技书刊里的“致”却与“科学”的含义完全遗址。 | D. | 中国近代科技史上近半个世纪时间里,各门科学学科都有对应的中文译名,“科学”一词却一直未得到确认。 | | (3) |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 A. | 西方的“科学”,强调实验的方法,强调研究自然规律,求得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 | B. | 西方的“科学”,经中国士大夫依据朱熹的言论,译为“格致”,让人大为叹服。 | C. | 中国古代的“格致”之学,不是真正研究事物,所以,“格致”最终没有成“科学”的代名词。 | D. | 由“格致”向“科学”的过渡,其实质上是由主观臆想向实证研究的过渡。 | | (4) | 下面对导致“‘格致’向‘科学’的过渡”“步履维艰”的直接原因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 ] | A. | 长期的封建统治,导致中国人思想保守、落后,不愿接受任何新鲜事物和新鲜知识。 | B. | 中国士大夫饱读圣贤之书,却没有“科学”的观念,错将“格致”之学理解为西方的“科学”。 | C. | 近代有些进步的知识分子,赞同戏噱中源说,乐意以中国的“格致”指称西方的“科学”。 | D. |
广告
扫描下载二维码
| | |
求一字求可表达以下意思的一个字,可准且清晰透彻表达以下意思:学儿不化非学也.也就是学则必化.化的意 2020-04-09 …
意大利语中,形容词在名词之前时,冠词的选择意大利语中,冠词选用要看后面名词的首字母 ,那么,如果后 2020-05-14 …
I'moutofcuriousity.这里的OUT是副词还是形容词楼下说是介词的同学,你可以翻词典 2020-06-18 …
既可做及物又可做不及物的动词拜托各位大神有的兼作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时,有时意义不相同.这个好区分 2020-07-12 …
南宋时期词体渐尊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独立文学样式占据了宋代 2020-11-07 …
时下,“郁闷”成为年轻人频繁使用的时髦词汇。在他们中间,甚至出现了稍有不如意就轻生自杀的人。为此,某 2020-11-22 …
文言文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其善也则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学学半C期日中,过 2020-11-26 …
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注意力随老师讲课时间变化而变化.讲课开始时,学生的兴趣激增,中间一段时间,学生注 2020-11-28 …
求助一个英语单词?这个英语单词中文意思是:无人关注的事物,无人留意的事物,无人关切和关心的事物.这个 2020-12-06 …
求助一个英语单词?人关注的事物,无人留意的事物,无人关切事物.(在高中时期的学习资料的词汇表里看到的 20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