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从三到万》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终南捷径吗?这是许多初学的同志时常提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

题目详情
《从三到万》
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终南捷径吗?这是许多初学的同志时常提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法等等,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是,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文化”这个词儿在外国文里是一个字;这个字的字义,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我国古代的读书人,更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于一般学习规律的正确方法.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而无论一个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有多强,他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妄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有一个故事在明清人的笔记中重复出现了多次,尖锐地讽刺了这种妄人.这个故事的梗概是说:“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遗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氏伙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这个故事比较通俗易懂,有的相声演员也曾讲过.但是,人们大都只把它当做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我的看法不是这样.我以为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吸取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经验教训.
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成败.初学的一个最重要关节,就是在刚刚学会一、二、三或外国文A、B、C等等的时候.有一些轻浮的人,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往往在这个时候就“欣欣然”起来,以为“得矣,得矣”,什么都懂得了.这也好象学打拳的人,刚学会几个动作的时候,多半以为自己很了不得,处处想跟别人较量几下子.倒是学得多了,真正有一些本领,才反而虚心起来.由此可见,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越是有本领的才越加谦虚谨慎.
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要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因此,好的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应该给学生一个印象,觉得入门不难,往后才能越学越有信心.而学生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末,他就什么也学不成.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他以为从此可不必再请老师了.殊不知他根本还不曾入门,只学会一、二、三,对于所谓“六书”等起玛的知识一点也不懂,所以他父亲叫他给姓万的新友写一个请帖,他就傻眼了.
实际上、一、二、三这三个字的确很好认,而从三到万,在文字结构上却经过了许多复杂的变化.要懂得这些变化,也好象其他各种知识一样,必须逐渐学习,并且需要教师指导,不可能只凭什么“天才”就可以很快学会的.如果完全没有人教,倒很可能什么也学不会.我们之所以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其理由也就在此.
我们不懂的东西还很不少,都迫切需要虚心学习.但是,在学习方面有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从三到万这个故事似乎对我们有一些启发.我们无妨以此为例,举一反三,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加强我们的学习吧.
1.作者引用了古笑话集里记载的一则故事,从中引出了几个论点?
2.从故事里引出的论点与开篇2段议论有什么联系?
3.读句子,说说加点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人们大都只把它当做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加点字:大都
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加点字:一般的说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jkhkjhuyghgyufgkugyu7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