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贞观元年,李世民就指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此后还多次指示臣下:“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轻出诏令”。“若不常定,则人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贞观元年,李世民就指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此后还多次指示臣下:“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轻出诏令”。“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李世民自己先后怒杀大理丞张蕴古和交州都督卢祖尚以后,又再三追悔,自责思虑“不审”,甚至斥责臣僚们不该不加谏阻,以致错杀了人,……因此当时虽然已有“三复奏”,即死刑执行前应向皇帝请示三次的规定,但他认为并没有解决问题,于是再又规定了“五复奏”、即决前一日、二日复奏,执行之日又三复奏的制度。并且规定:“自今门下复理,有据法合死而情可宥者,宜录状奏”。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论君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的法制思想有哪些突出特点。(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法制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的影响。(10分)
分 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用法务在宽简”“虽然已有“三复奏”,即死刑执行前应向皇帝请示三次的规定,但他认为并没有解决问题,于是再又规定了“五复奏”、即决前一日、二日复奏,执行之日又三复奏的制度”中可以概括答案。(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唐太宗法制思想形成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就很容易得出唐太宗法制思想的影响。
考点:
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唐太宗
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敢于抗争的人民。在近代 2020-04-07 …
英语翻译卫懿公喜鹤,鹤有饰以文绣而乘轩者.赋敛繁多,而不顾其民,贵优而轻大臣.群臣或谏,则面叱之. 2020-06-09 …
下列对于明成祖加强君权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B.进一步强化君 2020-06-27 …
波斯谚语说:“人心之间,有路相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坚持交流互鉴、和谐共存。 2020-07-07 …
民法通则的有关内容不解民法通则第九条说“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 2020-07-23 …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服饰和艺术,也有着不同的信仰。所有这些“不同”都是民族文化的瑰 2020-07-25 …
《五月花号公约》的疑问?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这些签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和爱尔兰的 2020-08-03 …
(湖北省武汉市2010届高三四月调研文综)“因为每一个臣民都是主权者第一行为的授权人,所以他(主权者 2020-12-04 …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即许县)。这一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史籍中却有不同的记载。《 2020-12-06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儿子查理一世宣称,国王受命于上帝,拥有无限的权利。国王在行使 2020-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