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贞观之治对你的中国梦有什么启示
题目详情
贞观之治对你的中国梦有什么启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贞观之治”对实现中国梦具启迪意义
李世民作为唐朝第二个皇帝,曾饱尝战乱之苦,对流离失所的痛楚深有感触,故其在执政的二十余年间,一直把安定、四境安宁作为自己追求的政治理想《资治通鉴·唐纪》中所记载的李世民的治国之道等,对于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积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一、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李世民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论断,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李世民及其臣僚的上述论述表明,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真正强盛起来,必须善于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二、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李世民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对于实现“贞观之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亦很值得我们领导干部借鉴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批评甚至尖锐批评,领导干部应当以大度能容的胸怀,虚心听取,择善而从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少走或不走弯路
三、以德为先,任人唯贤
历史的经验表明,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如今,选贤任能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诚如李世民所说“能安天下者,唯在用得贤才”领导干部选人用人,既要看其德,又要察其能;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
四、崇尚节俭,力戒奢侈
“成由勤俭破由奢”是一条深刻的历史经验.
李世民曾对大臣说:“朕自立太子,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舟,亦可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此成千古名句
去年年底,中央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就改进作风、厉行勤俭节约等提出明确要求,并强调首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八项规定出台后,各地狠抓落实,收到了明显成效眼下,应当针对新的倾向,加大落实八项规定的力度,不断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
五、严守法度,依法治国
李世民说:“法者,人君所受于天,不可以私而失信”他认为,“赦者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犹如“养稂莠者害嘉谷,赦有罪者贼良民”
维护法律的稳定性,也是李世民关注的一个问题他认为,法令不可数变,数变则烦,官长不能尽记,又前后差违,吏得以为奸为了使大臣懂得此理,他指着殿屋说:“治天下如建此屋,营构既成,勿数改移;苟易一榱,正一瓦,践履动摇,必有所损”
当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既要筑起法律的防线,又要筑起道德的防线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当严格执行《党章》,做遵纪守法的表率.
六、关注民生,维护民族团结
李世民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李世民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当李世民将蝗虫吞进嘴时,大臣谏阻,其硬吞之在李世民执政的二十余年间,他一直坚持轻徭薄赋、反哺于民,因而得到了老的衷心拥戴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贞观年间,各民族之所以能够和睦相处,与李世民推行的民族政策密切相关他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同时,李世民坚持“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在他的民族政策感召下,“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李世民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总结:历史是一面镜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李世民的治国之道固然有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但仍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如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天职的共产党人,应当以史为鉴、以史资政,以超越前贤的勇气,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开拓进取,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李世民作为唐朝第二个皇帝,曾饱尝战乱之苦,对流离失所的痛楚深有感触,故其在执政的二十余年间,一直把安定、四境安宁作为自己追求的政治理想《资治通鉴·唐纪》中所记载的李世民的治国之道等,对于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积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一、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李世民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论断,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李世民及其臣僚的上述论述表明,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真正强盛起来,必须善于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二、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李世民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对于实现“贞观之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亦很值得我们领导干部借鉴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批评甚至尖锐批评,领导干部应当以大度能容的胸怀,虚心听取,择善而从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少走或不走弯路
三、以德为先,任人唯贤
历史的经验表明,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如今,选贤任能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诚如李世民所说“能安天下者,唯在用得贤才”领导干部选人用人,既要看其德,又要察其能;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
四、崇尚节俭,力戒奢侈
“成由勤俭破由奢”是一条深刻的历史经验.
李世民曾对大臣说:“朕自立太子,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舟,亦可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此成千古名句
去年年底,中央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就改进作风、厉行勤俭节约等提出明确要求,并强调首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八项规定出台后,各地狠抓落实,收到了明显成效眼下,应当针对新的倾向,加大落实八项规定的力度,不断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
五、严守法度,依法治国
李世民说:“法者,人君所受于天,不可以私而失信”他认为,“赦者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犹如“养稂莠者害嘉谷,赦有罪者贼良民”
维护法律的稳定性,也是李世民关注的一个问题他认为,法令不可数变,数变则烦,官长不能尽记,又前后差违,吏得以为奸为了使大臣懂得此理,他指着殿屋说:“治天下如建此屋,营构既成,勿数改移;苟易一榱,正一瓦,践履动摇,必有所损”
当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既要筑起法律的防线,又要筑起道德的防线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当严格执行《党章》,做遵纪守法的表率.
六、关注民生,维护民族团结
李世民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李世民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当李世民将蝗虫吞进嘴时,大臣谏阻,其硬吞之在李世民执政的二十余年间,他一直坚持轻徭薄赋、反哺于民,因而得到了老的衷心拥戴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贞观年间,各民族之所以能够和睦相处,与李世民推行的民族政策密切相关他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同时,李世民坚持“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在他的民族政策感召下,“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李世民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总结:历史是一面镜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李世民的治国之道固然有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但仍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如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天职的共产党人,应当以史为鉴、以史资政,以超越前贤的勇气,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开拓进取,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看了 贞观之治对你的中国梦有什么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以艺术形式反映历史,离不开对各类史料的查找.七年级某班同学按计划排演一场反映“贞观之治”的历史情景 2020-05-15 …
1,什么是”开皇之治”2,什么是“贞观之治”3,什么是“贞观遗见风” 2020-06-21 …
《武则天秘史》正在热播,如果让你来评价武则天,你会说[]A.贞观之治B.贞观遗风C.开元盛世D.康 2020-07-28 …
从贞观年间到开元末年,唐朝人口数呈什么趋势发展?这个趋势体现出当时政策的什么特征?表中的三个时期的 2020-07-28 …
《贞观长歌》的评论谈谈你对《贞观长歌》的读后感回答具体点分少可另加 2020-11-03 …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2020-11-10 …
假如你是贞观年间的一位大臣,你可以感受到贞观之治的一大特色是()A.朝廷上下,谄媚成风B.猜疑妒忌, 2020-12-02 …
写出具体纲要即可,史料型历史小论文.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谈一谈你对“贞观之治”的看法.材 2020-12-03 …
假如你是贞观年间的一位商人,你在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有()①看到有人穿新罗和波斯等国的服装②在私家店肆 2020-12-21 …
在2007年央视的开篇大剧《贞观长歌》选取了唐初贞观年间的历史画面,艺术地再现了“贞观之治”的历史。 2020-12-30 …
相关搜索:贞观之治对你的中国梦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