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表达了()A古代“民为贵,君为轻"B水与舟的关系,是民与君的关系C”治大国若烹小鲜“D”无为而治“的思想

题目详情
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表达了( )
A古代“民为贵,君为轻" B水与舟的关系,是民与君的关系 C”治大国若烹小鲜“ D”无为而治“的思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这是他的施政总结,反映了他爱民,重视民众的力量. 翻译一下:君主就像是船,人民就像是水,水能载着船行走,也能把船打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了他重视君民关系的治国思想. 在初唐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代表的执政者那里,“民为邦本”的传统已经化为用明确概念提了出来的指导思想.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贞观政要》卷入务农篇)这环环紧扣的“三为本”的思想,意味着以民本与农本合一为特色的“民为邦本”思想已经成为指导当时执政的主导思想,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导致了在百废待举、民生凋敝几近废墟的基础上创造了初唐贞观之治的奇迹,打开了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的通渠. 初唐执政者首先是畏民.唐是在亡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们亲眼目睹了隋亡的全过程,亲身感受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巨大威力.唐太宗经常组织群臣讨论隋亡的原因,他善于纳谏,很大程度上也是吸取了亡隋的教训.唐太宗曾准备修建乾元殿,大臣张元素以乾元本隋初建,乾元毕工,隋朝解体相谏,使太宗猛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能覆舟.”本是荀子的名言,由于太宗经历了隋朝覆舟之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成了唐太宗口头禅,不少人误以为这就是唐太宗的名言而忘记了荀子的“版权所有”.(其实荀子也引自“传”,也不是最初的版权所有者)不过也正是这种畏民之心,才使他不得不去重视“民为邦本”. 其次是静民.唐太宗“民为邦本”的指导思想直接产生出抚民以静的治国方略.当时的抚民主要是抚农民,静民主要是安静农民和农业生产.他们通过推行均田,奖励垦荒,改革赋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违农时,增殖人口、兴修水利等措施使农民得到修养生息,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发展,从而保护和发展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经济有所发展的基础上,强盛了国力,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了贞观之治.史学家杜佑说:“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通典》卷七)粮价从原先斗米匹绢的价格,跌至斗米四五钱,再跌至斗米两钱,这确是难得的治世景象.
记得采纳啊
看了 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2020-06-17 …

君子不贵无欲,而贵欲何;君子不贵无求,而贵求何.意思是什么呀?  2020-06-20 …

“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故其致  2020-07-11 …

康有为在1898年4月的演说中指出:“秦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议院以通下  2020-07-16 …

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  2020-11-26 …

补写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1.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  2020-12-0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  2020-12-15 …

阅读下文,回答15题。兵贵附民临武君与孙卿子议兵于赵孝成王前。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  2020-12-17 …

默写。(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孟子·王好战,请以战喻》)(2)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  2021-01-20 …

默写(6分)⑴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孟子·民为贵》)(1分)⑵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  2021-01-20 …